诛在中间的成语(共45个)
口诛笔伐
成语解释:口:指言语;诛:责罚;笔:指文字。
伐:征讨。
用言语和文字揭露或批判罪行。成语出处:明・汪廷讷《三祝记・同谪》:“他捐廉弃耻,向权门富贵贪求,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,陇上墦间识者羞。”
天诛地灭
成语解释:指为天地所不容而丧命。多用作赌咒语。诛:杀死。
成语出处:宋・朱晖《绝倒录》:“不使丁香、木香合,则天诛地灭。”
人不为己,天诛地灭
成语解释:旧时指人不替自己打算,就会为天地所不容。
成语出处:刘少奇《论共产党员的修养》:“这种人的脑筋,浸透着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,他相信这样的话:‘人不为己,天诛地灭’……他甚至用这一大套剥削阶级的话,来为他的自私自利和个人主义辩护。”
窃钩者诛,窃国者侯
成语解释:偷钩的要处死,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。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胠箧》:“彼窃钩者诛,窃国者为诸侯;诸侯之门,而仁义存焉。”
人人得而诛之
成语解释:得:可以,能够;诛:杀死。
所有的人都可以杀死他。极言某人罪大恶极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庚桑楚》:“为不善乎显明之中者,人得而诛之。”
赏立诛必
成语解释:谓该赏的立即赏,该罚的一定罚。
成语出处:清・侯方域《豫省试策》:“赏立诛必,虽失十左氏无伤也;赏不立,诛不必,虽得十左氏无益也。”
禁暴诛乱
成语解释:禁除暴行,诛杀叛乱。
成语出处:汉・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其强也,禁暴诛乱而天下服;其弱也,五伯征而诸侯从。”
天地诛灭
成语解释:犹天诛地灭。比喻为天地所不容。
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5回:“我等六人中,但有私意者,天地诛灭。”
天地诛戮
成语解释:见“天地诛灭”。
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80回:“若有瞒昧,天地诛戮。”
笔诛墨伐
成语解释:笔、墨:指文字。
诛:谴责。
伐:声讨。
通过文字加以谴责,进行声讨。拨乱诛暴
成语解释:拨:治理;诛:杀戮。
平定乱世,诛杀强暴,使天下太平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秦楚之际月表》:“拨乱诛暴,平定海内,卒践帝祚,成于汉家。”
赦事诛意
成语解释:赦:赦免;事:指罪恶事实;诛:惩罚;意:指不良意图。
赦免有罪的人而惩罚只是图谋不轨却并无具体行动的人。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・霍谞传》:谞闻春秋之义,原情定过,赦事诛意,故许止虽弒君而不罪,赵盾以纵贼而见书。
以顺诛逆
成语解释:顺:顺应;逆:违反发展趋势。
顺应趋势,征伐逆历史趋势的势力。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武帝纪》:皆高垒深壁,勿与战,益为疑兵,示天下形势,以顺诛逆,可立定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