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120个)

  • 人生识字患始

    rén shēng shí zì yōu huàn shǐ

    成语解释:忧患:忧愁,苦难。
    人的一生忧愁苦难是从识字开始的。指一个人识字以后,从书中增长了见识,对周围事物就不会无动于衷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石苍舒醉墨堂》诗:人生识字忧患始,姓名粗记可以休。

  • 事者后乐,先傲事者后

    xiān yōu shì zhě hòu lè , xiān ào shì zhě hòu yōu

    成语解释:先为事业而忧虑,后来就为事业的成功而安乐;事业未成先骄傲,后来就会为事业而忧虑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刘向《说苑・谈丛》:“先忧事者后乐,先傲事者后忧。”

  • 先天下之,后天下之乐而乐

    xiān tiān xià zhī yōu ér yōu , hòu tiān xià zhī lè ér lè

    成语解释:忧虑在天下人之前,享受在天下人之后。比喻吃苦在前,享受在后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然则何时而乐耶?其必曰:‘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乎!’”

  • 事者后乐事,先乐事者后

    xiān yōu shì zhě hòu lè shì , xiān lè shì zhě hòu yōu shì

    成语解释:先为事业而忧虑,后来就为事业的成功而安乐;事业未成先享乐,后来就会为事业而忧虑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戴德《大戴礼记・曾子立事》:“先忧事者后乐事,先乐事者后忧事。”

  • 外患

    nèi yōu wài huàn

    成语解释:忧:忧虑;患:祸患。
    指国家内部的变乱和外部的侵略。

    成语出处:先秦・管仲《管子・戒》:“君外舍而不鼎馈,非有内忧,必有外患。”

  • 宵旰

    xiāo gàn yōu láo

    成语解释:宵衣旰食,非常劳苦。形容勤于政事。亦作“宵旰焦劳”、“宵旰忧勤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明史・吴时来传》:“若不去嵩父子,陛下虽宵旰忧劳,边事终不可为也。”

  • 杞人

    qǐ rén yōu tiān

    成语解释:杞:古时国名;忧天:担心天塌陷。
    杞国人担心天会塌下来;寝食不安。比喻不必要的或毫无根据的忧虑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郑 列御寇《列子・天瑞》:“杞国有人,忧天地崩坠,身亡所寄,废寝食者。”

  • 后乐

    xiān yōu hòu lè

    成语解释:忧虑在天下人之先,安乐在天下人之后。比喻吃苦在先,享受在后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。”

  • 无虑

    wú yōu wú lǜ

    成语解释:无:没有。
    没有任何忧虑。形容心情舒畅自然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郑廷玉《忍字记》第二折:“来,来,来,我做了个草庵中无忧无虑的僧家。”

  • 成疾

    jī yōu chéng jí

    成语解释:忧:忧虑。
    长久忧虑就会得病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吴曾《能改斋漫录・李逢吉裴度谏穆宗》:“崔发驱曳中人,诚大不恭,然其母年八十,自发下狱,积忧成疾,陛下方以孝理天下,所宜矜念。”

  • 解难

    pái yōu jiě nàn

    成语解释:排除忧愁,解除困难。

    成语出处:邓小平《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》:“各级党政负责同志,要经常深入学校,倾听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呼声,为他们排忧解难。”

  • yōu guó yōu mín

    成语解释: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・齐策》:“寡人忧国爱民,固愿得士以治之。”

  • 饱经

    bǎo jīng yōu huàn

    成语解释:饱:充分;经:经历。
    长期、多次经历过忧愁、困苦;社会经验丰富。

    成语出处:郭沫若《司徒・司马・司空》:“饱经忧患的中国人上了好些次大当,并没有再给予地雷手以立即抽身的机会。”

  • 杞国

    qǐ guó yōu tiān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杞人忧天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何景明《田子行》:“丹诚不回白日照,杞国忧天独劳苦。”

  • 同病相怜,同相救

    tóng bìng xiāng lián , tóng yōu xiāng jiù

    成语解释:怜:怜惜。
    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赵晔《吴越春秋・阖闾内传》:“子不闻《河上歌》乎?同病相怜,同忧相救。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