达在中间的成语(共130个)
词不达意
成语解释:达:表达。
语言或文辞不能确切地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。也作“文不逮意”、“辞不达意”。成语出处:清・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30回:“还要中西文字兼通的才行;不然,必有个词不达意的毛病。”
言不达意
成语解释:亦作“言不逮意”。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。
成语出处:《明史・广西土司传二・思明》:“以译者言不达意,复为书晓之。”
通宵达旦
成语解释:整整一夜到天亮。通宵:整夜;达:到;旦:天亮。
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・独孤生归途闹梦》:“狮蛮社火,鼓乐笙箫,通宵达旦。”
通材达识
成语解释:指博学多才、见识练达的人。
成语出处:宋・曾巩《寄欧阳舍人书》:“至于通材达识,义烈节士,嘉言善状,皆见于篇,则足为后法。”
通权达变
成语解释:通:懂得;权:权宜;达:通晓;懂得。
通晓权宜;适应变化。指办事不死守常规;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。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只好通权达变,放在手下备用吧。”
明目达聪
成语解释:眼睛明亮,耳朵灵敏。形容力图透彻了解。
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舜典》: “明四目,达四聪。”
豁达大度
成语解释:豁达:开朗;大度:气量大。
形容人心的开阔;有度量;能容人。成语出处:晋・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观夫汉高之兴也,非徒聪明神武,豁达大度而已也。”
未达一间
成语解释:谓未能通达,只差一点。
成语出处:汉・扬雄《法言・问神》:“颜渊亦潜心于仲尼矣,未达一间耳。”
知书达礼
成语解释:知、达:懂得。
有文化,懂礼貌。形容有教养。成语出处:《群音类选・牧羊记・卫律说降》:“奈何所见不同,更不知书达礼。”
通情达理
成语解释:对事理认识得透彻、明了。指说话、做事很讲情理。通、达:明白、通晓。
通达人情事理。成语出处:清・天花才子《后西游记》:“还是这位师兄通情达理,请坐奉茶。”
知情达理
成语解释:懂人情,明事理。
成语出处:菡子《致江幼农》:“我想这也是你知情达理,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缘故。”
立人达人
成语解释:立:建树,成就;达:发达,显贵。
旧指帮助人建立功业,提高地拉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雍也》:“夫仁者,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能近取譬,可谓仁之方也已!”
练达老成
成语解释:老练稳重。
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2回:“当那进退维谷的时候,便是个练达老成人也只得如此,何况于你?”
识时达务
成语解释:认清时势,通达事务。
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99回:“他不多几年,已巴到极顶的分儿,也只为识时达务,能够上和下睦罢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