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189个)

  • 眈眈

    hǔ shì dān dān

    成语解释:眈眈:注视的样子。
    像老虎一样凶狠地注视着。形容心怀不良;伺机攫取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周易・颐》:“虎视耽耽,其欲逐逐。”

  • 自我民,天听自我民听

    tiān shì zì wǒ mín shì , tiān tīng zì wǒ mín tīng

    成语解释:天视、天听:古人认为天有意志和知觉,可以视听。
    天的视听通过人民的视听来体现。指按人民的意愿和喜好办事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泰誓中》:天视自我民视,天听自我民听。

  • 阔步

    gāo shì kuò bù

    成语解释:眼睛向上看迈大步走路。形容气概不凡。也形容傲慢看不起人的神气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魏 刘桢《隋书・卢思道传》:“俄而抵掌扬眉,高视阔步。”

  • 十目所,十手所指

    shí mù suǒ shì , shí shǒu suǒ zhǐ

    成语解释:指个人的言论行动总是在群众的监督之下,不允许做坏事,做了也不可能隐瞒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大学》:“十目所视,十手所指,其严乎。”

  • 目听

    ěr shì mù tīng

    成语解释:用耳朵看,用眼睛听。三代道家荒唐地认为视听由精神主宰,可以不受器官限制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郑 列御寇《列子・仲尼》:“老聃之弟子有亢仓子者,得聃之道,能以耳视而目听。”

  • 井中

    jǐng zhōng shì xīng

    成语解释:从井里看天上的星星。比喻眼光短浅,见识狭隘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尸子・广释》:“因井中视星,所见不过数星。”

  • 听而无闻,而无见

    tīng ér wú wén , shì ér wú jiàn

    成语解释:视:看。
    指不注意,不重视,睁着眼却没看见。也指不理睬,看见了当作没看见,听到了当作没听见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鹖冠子・度万八》:“知无道,上乱天文,下灭地理,中绝人和,治渐终始,故听而无闻,视而无见,白昼而暗,有义而失谥。”

  • 媚行

    yān shì mèi xíng

    成语解释:烟视:微视;媚行:慢行。
    形容害羞不自然的样子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不屈》:“人有新取妇者,妇至,宜安矜,烟视媚行。”

  • 无睹

    shú shì wú dǔ

    成语解释:熟视:细看;睹:看见。
    看惯了就像没看见一样。也指看到某种现象;但不关心;只当没有看见。

    成语出处:晋・刘伶《酒德颂》:“静听不闻雷霆之声,熟视不睹泰山之形。”

  • 反听

    nèi shì fǎn tīng

    成语解释:内视:向内看;反听:听外面的。
    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,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商君列传》:“反听之谓聪,内视之谓明,自胜之谓强。”

  • 不救

    zuò shī bù jiù

    成语解释:旁观别人的危难而不加救助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洪迈《夷坚志补・褚大震死》:“凶愎不孝,乡里恶之。母尝堕水中,坐视不救,有他人援之,后加詬骂而殴之。”

  • 等闲

    děng xián shì zhī

    成语解释:等闲:无关紧要;之:它。
    把它看得无关紧要;不加重视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95回:“此乃大任也,何为安闲乎?汝勿以等闲视之,失吾大事。”

  • 反听

    shōu shì fǎn tīng

    成语解释:不视不听。指不为外物所惊扰。

    成语出处:晋・陆机《文赋》:“其始也,皆收视反听,耽思傍讯。”

  • 混淆

    hùn xiáo shì tīng

    成语解释:故意用假象或谎话迷惑人;使人产生错觉;不易分辨真伪和是非。

    成语出处: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九章:“显示出一种极左的面貌,来忧乱阵容,混淆视听。”

  • 同仁

    yī shì tóng rén

    成语解释:视:看待;仁:仁爱。
    用博大的仁爱之心去看待所有的人以及禽兽。比喻平等待人;不分厚薄亲疏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原人》:“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,笃近而举远。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