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189个)

  • 狼顾

    yīng shì láng gù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目光锐利,为人狠戾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十一回:“司马懿鹰视狼顾,不可付以兵权;久必为国家大祸。”

  • 狼步

    yīng shì láng bù

    成语解释:象鹰那样看东西,象狼那样走路。形容为人阴险狠毒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赵晔《吴越春秋・勾践伐吴外传》:“夫越王为人,长颈鸟喙,鹰视狼步,可以共患难,而不可共处乐。”

  • 虎步

    yīng shì hǔ bù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鹰视狼步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赵晔《吴越春秋・阖闾内传》:“吾观喜之为人鹰视虎步,专功杀之性,不可亲也。”

  • 耽耽

    hǔ shì dān dān

    成语解释: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易・颐》:“虎视耽耽,其欲逐逐。”

  • 甚高

    zì shì shèn gāo

    成语解释:把自己看得很高(多指身分,学识等)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36回:“我暗想这个人自视甚高,看来文字总也是好的,便不相强。”

  • 目不忍,耳不忍闻

    mù bù rěn shì , ěr bù rěn wén

    成语解释:不忍心看,不忍心听。形容情景十分凄惨。

    成语出处:康有为《大同书》乙部:“若将其坑降之迹演以杂剧,累一月描写之,当无人不恻动其心,哀矜涕泗,目不忍视,耳不忍闻矣。”

  • 而笑,莫逆于心

    xiāng shì ér xiào , mò nì yú xīn

    成语解释:莫逆:彼此情投意合,非常相好。
    形容彼此间友谊深厚,无所违逆于心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大宗师》:“子祀、子舆、子犁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:‘孰能以无为首,以生为脊,以死为尻,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,吾与之友矣。’四人相视而笑,莫逆于心,遂相与为友。”

  • 不明

    zì shì bù míng

    成语解释:自视:单靠自己眼睛看事物;不明:看不清楚。
    指单靠自己眼睛看事物则看不清楚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楚・李耳《老子・道经》第24章:“自见者不明,自是者不彰。”

  • 不睹

    shú shì bù dǔ

    成语解释:熟视:细看;睹:看见。
    看惯了就像没看见一样。也指看到某种现象,但不关心,只当没有看见。

    成语出处:晋・刘伶《酒德颂》:“静听不闻雷霆之声,熟视不睹泰山之形。”

  • 淆惑

    xiáo huò shì tīng

    成语解释:故意用假象或谎言迷惑人,使人分辨不清是非真伪。

    成语出处:邓小平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》:“第一,这些人一般都打着所谓民主的幌子,很容易淆惑视听。”

  • 以正

    yǐ zhèng shì tīng

    成语解释:为保证事实的正确理解。

    成语出处:徐贵祥《历史的天空》第九章:“同日军进行几场影响较大的战斗,为舆论宣传提供依据,以正视听。”

  • 迷惑

    mí huò shì tīng

    成语解释:使人耳目迷乱。比喻以错误的言论欺骗社会,毒害群众。

    成语出处:萧作霖《复兴社述略》:“这是因为当时我们毕竟还不敢公然承认我们主张实行法西斯主义,还是觉得抱着三民主义这块招牌较能迷惑视听。”

  • 淆乱

    xiáo luàn shì tīng

    成语解释:视听:看和听。
    混淆是非,以扰乱人们的视听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先拔志始》卷下:“或巧布流言蜚语,或写匿名文书,害正党邪,淆乱视听。”

  • 成败

    zuò shì chéng bài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坐观成败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王敦传》:“臣备位宰辅,与国存亡……岂忍坐视成败,以亏圣美。”

  • 骇人

    hài rén shì tīng

    成语解释:使人目见耳闻感到震惊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魏征《隋书・王劭传》:“或文词鄙野,或不轨不物,骇人视听,大为有识所嗤鄙。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