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189个)

  • 不知其子其父

    bù zhī qí zǐ shì qí fù

    成语解释:不了解这个人但从他父亲的为人就可以知道。表示教育、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很大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孔子家语・六本》:不知其子视其父,不知其人视其友,不知其君观其所使,不知其地视其草木。

  • ,天听民听

    tiān shì mín shì , tiān tīng mín tīng

    成语解释:天视、天听:古人认为天有意志和知觉,可以视听。
    天的视听通过人民的视听来体现。指按人民的意愿和喜好办事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泰誓中》:天视自我民视,天听自我民听。

  • 问安

    wèn ān shì shàn

    成语解释:每日必问安,每餐必在左。指古代诸侯、王室子弟侍奉父母的孝礼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礼记・文王世子》:“文王之为世子,朝于王季日三。鸡初鸣而衣服,至于寝门外,问内竖之御者曰:‘今日安否何如?’……食上,必在视寒暖之节,食下,问所膳。”

  • 漠然

    mò rán shì zhī

    成语解释:很冷淡地看待。指对人或事态度冷淡,放在一边不理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明史・兵志三》:操江又以向非本属兵,难遥制,亦漠然视之,非委任责成意。

  • 显处

    xiǎn chù shì yuè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治学的范围广但不精深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文学》:圣贤固所忘言,自中人以还,北人看书,如显处视月;南人学问,如牖中窥日。

  • 之仁

    yī shì zhī rén

    成语解释: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,同施仁爱。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,不分厚薄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原人》卷十一:是故圣人一视同仁,笃近而举远。

  • 刮目

    guā mù shì zhī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刮目相见”。《北史.杨愔传》:“子恭后谓津曰:‘常谓秦王不甚察慧,从今已后,更欲刮目视之
    ’”。

  • 壁听

    lián shì bì tīng

    成语解释:帘:布帘;壁:墙壁;听:偷听。
    指窃听与偷看。形容所得的情况证据不充分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郎瑛《七修类稿・芥隐笔记》:“《芥隐》之言,恐亦帘视壁听者耶?”

  • 听聪

    tīng cōng shì míng

    成语解释:听:听觉;聪:灵敏;视:视觉;明:清楚。
    听得清,看得明。形容对事物有清楚而正确的认识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释言》:听聪而视明,公正而敦大。

  • 问安

    wèn ān shì qǐn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问安视膳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陈亮《廷对策》:“而问安视寝之余,所以察词而观色,因此而得彼者,其端甚众。”

  • 狼顾

    chī shì láng gù

    成语解释:①如鸱鸟举首而视,如狼反顾。②形容人的凶狠贪戾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文选・马融》:“鱼鳖禽兽闻之者,莫不张耳鹿骇,熊经鸟伸,鸱视狼顾拊噪踊跃。”

  • 目食

    ěr shì mù shí

    成语解释:用耳朵看,用眼睛吃。比喻颠倒错乱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司马光《迂书・官失》:“世之人不以耳视而目食者,鲜矣。”

  • 内照

    fǎn shì nèi zhào

    成语解释:原为佛教语。谓用佛性对照检查。后亦指自我反省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禅真逸史》第十七回:“澹然凝神静养一会,早听四野鸡鸣,于是垂目低眉,返视内照。”

  • 鹰扬

    hǔ shì yīng yáng

    成语解释:扬:高举,飞起。
    像老虎那样雄视,像老鹰那样飞翔天空。形容人很有威仪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施润章《重刻序》:“明正德间,李空同虎视鹰扬,望之森森武库,学者风靡,固其雄也。”

  • 就职

    jiù zhí shì shì

    成语解释:视事:旧指办公。
    指官吏到职工作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襄公二十五年》:崔子称疾不视事。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