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205个)

  • 一唱天下白

    xióng jī yī chàng tiān xià bái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人民开始了新的生活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李贺《致酒行》:我有迷魂招不得,雄鸡一声天下白。

  • 风雨如晦,鸣不已

    fēng yǔ rú huì , jī míng bù yǐ

    成语解释:晦:黑暗;已:止。
    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的早晨,雄鸡啼叫不止。比喻在黑暗的社会里不乏有识之士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郑风・风雨》:风雨如晦,鸡鸣不已。既见君子,云胡不喜。

  • 宁为首,不为牛后

    nìng wéi jī shǒu , bù wéi niú hòu

    成语解释:|比喻宁愿居于小者之首,也不愿意屈居大者之末。

  • 雁归湖滨,落草棚

    yàn guī hú bīn , jī luò cǎo péng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各有特点,各有各的生活习惯和归宿。也比喻有志气的人四海为家,没志气的人只能生活在自己的小家庭里,无所作为。

  • 为黍

    shā jī wéi shǔ

    成语解释:谓殷勤款待宾客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微子》:“止子路宿,杀鸡为黍而食之。”

  • 无晨

    pìn jī wú chén

    成语解释:牝:雌性的。
    雌鸡不报晓。比喻妇女不掌握政权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牧誓》:“牝鸡无晨。牝鸡之晨,惟家之索。”

  • 走马

    dòu jī zǒu mǎ

    成语解释:斗鸡赛马。古代的赌博游戏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汉书・宣帝纪》:“[宣帝]受《诗》于东海澓中翁,高材好学,然亦喜游侠,斗鸡走马。”

  • 絮酒

    zhī jī xù jiǔ

    成语解释:指悼念故人,祭品菲薄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・徐徲传》:“徲尝为太尉黄琼所辟,不就。及琼卒归葬,徲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,设鸡酒薄祭,哭毕而去。不告姓名。”

  • 渍酒

    zhì jī zì jiǔ

    成语解释:指以棉絮浸酒,晒干后裹烧鸡,携以吊丧。后遂用为不忘恩的典实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・徐穉传》“穉尝为太尉黄琼所辟,不就”李贤注引三国吴谢承《后汉书》:“穉诸公所辟虽不就,有死丧负笈赴吊。常於家豫炙鸡一只,以一两绵絮渍酒中,暴乾以裹鸡,径到所起冢外,……醊酒毕,留谒则去,不见丧主。”

  • 司旦

    pìn jī sī dàn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牝鸡司晨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魏征《隋书・高励传》:“数年以来,荒悖滋基,牝鸡司旦,昵近奸回。”

  • 消息

    jīn jī xiāo xī

    成语解释:指皇帝下赦令招安的消息。

    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百官志三》:“赦日,树金鸡于仗南,竿长七丈,有鸡高四尺,黄金饰首,衔绛幡长七尺,承以彩盘,维以绛绳。”

  • 养到

    mù jī yǎng dào

    成语解释:木鸡:善斗的鸡,看上去象木头一样呆板。
    形容功夫到家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达生》:“几矣。鸡虽有鸣者,已无变矣,望之似木鸡矣,其德全矣;异鸡无敢应者,反走矣。”

  • 凤毛

    fèng máo jī dǎn

    成语解释:凤的羽毛,鸡的胆子。比喻外表英武而实际怯弱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二回:“羊质虎皮功不就,凤毛鸡胆事难成。”

  • 盗狗

    tōu jī dào gǒu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偷鸡摸狗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6回:“每日却自和西门庆在楼上任意取乐,却不比先前在王婆房里,只是偷鸡盗狗之欢,如今家中又没人碍眼,任意停眠整宿。”

  • 软壳

    ruǎn ké jī dàn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性情软弱之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三卷:“做小娘的,不是个软壳鸡蛋,怎的这般嫩得紧?似你恁地怕羞,如何赚得大主银子?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