鸡在中间的成语(共205个)
打鸡骂狗
成语解释:比喻旁敲侧击地漫骂,以发泄对某人的不满。
成语出处:鲁迅《彷徨・肥皂》:“你今天怎么尽闹脾气,连吃饭时候也是打鸡骂狗的。”
金鸡独立
成语解释:中国武术的一种姿式。像公鸡似的用一足站立的一种武术姿式。也泛指用一只脚站立。
成语出处: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:“我是金鸡独立,要一足微长。”
小肚鸡肠
成语解释:比喻器量狭小,只考虑小事,不照顾大局。
成语出处:浩然《艳阳天》第46章:“人家萧长春可不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,人家是宰相肚子撑得船。”
淮王鸡狗
成语解释:比喻攀附别人而得势的人。
成语出处:晋・葛洪《神仙传・刘安》:“时人传八公、安临去时,余药器置在中庭。鸡犬舐啄之,尽得升天。”
一人飞升,仙及鸡犬
成语解释:用以比喻一人得势,与其有关者亦皆随之发迹。多含讽刺意。同“一人得道,鸡犬升天”。
成语出处:语出汉・淮南王刘安举家升天的传说。清・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・促织》:“天将以酬长厚者,遂使抚臣、令尹、并受促织恩荫。闻之:‘一人飞升,仙及鸡犬。’信夫!”
杀鸡取蛋
成语解释:比喻贪图眼前微小的好处而损害长久的利益。亦作“杀鸡取卵”。
成语出处:李云德《沸腾的群山》:“日本人为了掠夺富矿,采用杀鸡取蛋的办法,到处乱采乱掘。”
偷鸡不着蚀把米
成语解释:俗语。鸡没有偷到,反而损失了一把米。比喻本想占便宜反而吃了亏。
成语出处:清・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25回:“这艄公好晦气!却不是‘偷鸡不着,反折了一把米’?”
土鸡瓦犬
成语解释:用泥捏的鸡,用瓦做的狗。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的东西。
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5回:“关公曰:‘以吾观之,如土鸡瓦犬耳!’”
鹤发鸡皮
成语解释:鹤发:白发;鸡皮:形容皮肤有皱纹。
皮肤发皱,头发苍白。形容老人年迈的相貌。成语出处:北周 庾信《竹杖赋》:“噫,子老矣!鹤发鸡皮,蓬头历齿。”
鹤处鸡群
成语解释:同“鹤立鸡群”。
成语出处:《敦煌变文集・维摩诘经讲经文》:“遥望而清风宛在,鹤处鸡群;近观而光彩射人,龙来洞口。”
鹤行鸡群
成语解释:同“鹤立鸡群”。
成语出处:宋・苏辙《次韵子瞻感旧见寄》:“君才最高峙,鹤行鸡群中。”
家鸡野鹜
成语解释:比喻不同的书法风格。也比喻人喜爱新奇,而厌弃平常的事物。
成语出处:晋・何法盛《晋中兴书》卷七:“小儿辈厌家鸡,爱野雉,皆学逸少书。”
宁为鸡口,无为牛后
成语解释:比喻宁居小者之首,不为大者之后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向《战国策・韩策一》:“臣闻鄙语曰:‘宁为鸡口,无为牛后。’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,何以异于牛后?”
宁为鸡口,毋为牛后
成语解释:比喻宁居小者之首,不为大者之后。同“宁为鸡口,无为牛后”。
成语出处:章炳麟《社会通诠商兑》:“宁为鸡口,毋为牛后,与使他人啖我而饱也,宁自啖而不足。”
割鸡焉用牛刀
成语解释: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。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阳货》:“子之武城,闻弦歌之声,夫子莞尔而笑曰:‘割鸡焉用牛刀?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