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205个)

  • 无缚之力

    wú fù jī zhī lì

    成语解释:缚:捆,绑。
    双手连捆绑鸡的力气都没有。形容身体虚弱或力气小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赚蒯通》第一折:“那韩信手无缚鸡之力,只淮阴市上两个少年要他在胯下钻过去,他就钻过去了。”

  • 如嚼

    rú jiáo jī lèi

    成语解释:鸡肋:鸡的肋骨。
    比喻对事情的兴趣不大或少有实惠。

    成语出处:晋・司马彪《九州春秋》:“夫鸡肋,弃之可惜,食之无所得,以比汉中,知王欲还也。”

  • 作凤

    rèn jī zuò fèng

    成语解释:佛教语。谓认凡庸为珍贵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万善同归集》卷一:“如楚国愚人认鸡作凤,犹春池小果执石为珠。但任浅近之情,不探深密之旨。”

  • 卓立

    zhuó lì jī qún

    成语解释: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。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。

    成语出处:晋・戴逵《竹林七贤论》:“嵇绍入洛,或谓王戎曰:‘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,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。’”南朝梁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容止》:“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。”

  • 狗盗

    gǒu dào jī míng

    成语解释:①比喻具有微末技能。②比喻偷偷摸摸。

    成语出处:金・元好问《示怀祖》诗:“狗盗鸡鸣皆有用,鹤长凫短果如何?”

  • 淮南

    huái nán jī quǎn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投靠别人而得势的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王充《论衡・道虚》:“淮南王刘安坐反而死,天下并闻,当时并见,儒书尚有言其得道仙去,鸡犬升天者。”

  • 走犬

    dòu jī zǒu quǎn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斗鸡走狗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・齐策一》:“临淄甚富而实,其民无不吹竽鼓瑟、击筑弹琴、斗鸡走犬、六博蹋踘者。”

  • 映水

    shān jī yìng shuǐ

    成语解释:山鸡映水起舞。比喻自我欣赏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敬叔《异苑》第三卷:“山鸡爱其羽毛,映水则舞。魏武时,南方献之,帝欲其鸣舞而无由。公子黄舒令置大镜其前,鸡鉴形而舞不知止。”

  • wén jī wǔ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闻鸡起舞”。宋 辛弃疾《菩萨蛮》词:“功名君自许,少日闻鸡舞
    ”。

  • 厌家,爱野雉

    yàn jiā jī , ài yě zhì

    成语解释:厌:憎恶;雉:野鸡。
    憎恶家鸡,喜欢野鸡。原意是晋庚翼把自己的书法喻为家鸡,把王羲之的书法喻为野鸡。比喻贱近贵远。

    成语出处:晋・何法盛《晋中兴书》第七卷:在荆州与都下书云:‘小儿辈贱厌家鸡,爱野雉,皆进逸少书,须吾还,当比之。’

  • 不著蚀把米

    tōu jī bù zháo shí bǎ mǐ
  • 黄鼠狼给拜年

    huáng shǔ láng gěi jī bài nián
  • 拿着毛当令箭

    ná zhe jī máo dāng lìng jiàn

    成语解释:令箭:古代军队中发布命令时用作作证的箭状物。
    比喻把别人随便说的话当作重要依据。

    成语出处:谁让你这样安排的?~,你好大的胆子! ★李佩甫《羊的门》第十二章

  • 宁为口,无为朋

    níng wèi jī kǒu , wú wéi péng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宁居小者之首,不为大者之后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向《战国策・韩策一》:臣闻鄙语曰‘宁为鸡口,无为朋。’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,何以异于朋?

  • 宁为口,毋为朋

    níng wèi jī kǒu , wú wèi péng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宁居小者之首,不为大者之后。同宁为鸡口,无为朋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章炳麟《社会通诠商兑》:宁为鸡口,毋为朋,与使他人啖我而饱也,宁自啖而不足。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