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在中间的成语(共249个)
度外之人
成语解释:度外:心在计度之外。
指与某人或某集团没有关系或关系不近的人。即局外人。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杨阜传》:“曹公有雄才远略,决机无疑,法一而兵精,能用度外之人,所任各尽其力,必能济大事者也。”
方外之士
成语解释:方外:世外。
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。后指僧道等出家人。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阮籍传》:“阮籍既方外之士,故不崇礼典。”
尘外孤标
成语解释:尘外:世外;孤标:孤立的标志。
形容清峻突出或人的清高品质。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・杜审权传》:“冲碎孕灵岳之秀,精明含列宿之光,尘外孤标,闲云独步。”
内重外轻
成语解释:内:京都;外;外省。
形容京官权大,外官权小。成语出处:元《宋史・高宗纪》:“以内重外轻,命省台、寺监及监司、守令居职及二年者,许更迭出入除擢。”
内圣外王
成语解释:指一方面具有圣人的才德,一方面又能施行王道。这是道家的政治思想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天下》:“是故内圣外王之道,暗而不明,郁而不发,天下之人,各为其所欲焉,以自为方。”
分外之物
成语解释:分:名分。
名分以外的事物。指不属于自己的东西。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1回:“吾差四个统制官,引一百军人下船搜看,但有分外之物,决不轻恕。”
邪魔外祟
成语解释:邪恶的鬼怪。
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09回:“只是人自己疑心,所以招出一些邪魔外祟来缠扰。”
方外司马
成语解释:方外:指世外,超脱了世俗礼教之外;司马:古代官名。
虽然当了官,却不拘于礼教法规。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简傲》:俄而引奕为司马,奕既上,犹推布衣交。在温坐,岸帻啸咏,无异常日。宣武每曰:‘我方外司马。’
内仁外义
成语解释:内心很仁慈,待人重情义。
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上兵部李侍郎书》:“伏以阁下内仁而外义,行高而德巨,尚贤而兴能,哀穷而悼屈。”
窗外有耳
成语解释:指秘密言谈可能泄密。
成语出处:清・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39回:“展爷连忙摆手说:‘四弟悄言,岂不闻窗外有耳?’”
海外扶余
成语解释:指遥远的外国。
成语出处:清・张岱《与王白岳》:“海外扶余,隐然复有世界。”
门外万里
成语解释:指地方上的一切事情皇帝都知道,臣下无法隐瞒。旧时吹捧君王的话。
门外之治
成语解释:旧指朝廷和政治。
成语出处:《礼记・丧服四制》:门内之治,恩揜义;门外之治,义断恩。
内修外攘
成语解释:对内整治国政,对外抵御敌人。修亦作“修”。
成语出处:宋・胡锜《拟力田诒》:“顾惟礼耕义种之贤,足副内修外攘之志。”
内峻外和
成语解释:内心严厉而外貌和蔼。
成语出处:清・昭梿《啸亭杂录・孙文定公》:“公内峻外和,相对者如登泰、华、坐春风,非不阳和熙熙,贮在颜间,而业已置人于青云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