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283个)

  • 善善

    shàn shàn wù è

    成语解释:称赞善事,憎恶坏事。形容人区别善恶,爱憎分明。

    成语出处:先秦・荀况《荀子・强国》:“彼先王之道也,一人之本也,善善恶恶之应也,治必由之,古今一也。”

  • 务尽

    chú è wù jìn

    成语解释:除:去除;恶:邪恶;指坏人坏事;务:必须;一定。
    清除坏人坏事必须干净、彻底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泰誓下》:“树德务滋,除恶务尽。”

  • 劝善

    chéng è quàn shàn

    成语解释:惩:责罚;劝:勉励。
    惩罚坏人,奖励好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・成公十四年》:“《春秋》之称微而显,志而晦……惩恶而劝善。非圣人谁能修之?”

  • 好事不出门,事传千里

    hǎo shì bù chū mén , è shì chuán qiān lǐ

    成语解释: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,坏事却传播得极快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4回:“自古道:‘好事不出门,恶事传千里。’不到半月之间,街坊邻舍,都知得了,只瞒着武大一个不知。”

  • 怒从心上起,向胆边生

    nù cóng xīn shàng qǐ , è xiàng dǎn biān shēng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。也泛指恼怒到极点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五代史平话》:“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,才听得后,怒从心上起,恶向胆边生。”

  • 勿以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

    wù yǐ è xiǎo ér wéi zhī , wù yǐ shàn xiǎo ér bù wéi

    成语解释:勿:不要;为:做。
    不要以为是微小的坏事就可以做,不要以为是不大的好事就不去做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诸葛亮集》:“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。惟贤惟德,能服于人。”

  • 好逸

    hào yì wù láo

    成语解释:好:喜爱;逸:安闲;恶:讨厌;憎恨。
    贪图安逸;厌恶劳动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郭玉传》:“其为疗也,有四难焉:自用意而不任臣,一难也;将身不谨,二难也;骨节不强,不能使药,三难也;好逸恶劳,四难也。”

  • 扬善

    yǐn è yáng shàn

    成语解释:隐:隐匿;隐瞒;扬:宣扬。
    隐蔽别人的坏处;宣扬别人的好处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中庸》:“舜好问而好察迩言,隐恶而扬善。”

  • 从善

    gǎi è cóng shàn

    成语解释:改去坏的、错误的;向好的、正确的方向转化。指不做坏事;重新做人。表示坏人或罪犯经过教育改造;有了明显的悔改表现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中庸》:“明则动,动则变。”汉・郑玄注:“动,动人心也;变,改恶为善也。”

  • 为善

    gǎi è wéi shàn

    成语解释:不再作恶,重新做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礼记・中庸》“明则动,动则变”汉・郑玄注:“动,动人心也;变,改恶为善也。”

  • 扬美

    yǐn è yáng měi

    成语解释:隐:隐匿;扬:宣扬。
    不谈人的坏处,只宣扬人的优点和长处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礼记・中庸》:“舜好问而好察迩言,隐恶而扬善。”《国语・越语下》:所不掩子之恶,扬子之美者,使其身无终没于越国。

  • 痛绝

    shēn wù tòng jué

    成语解释:深:很;十分;恶:厌恶;痛:痛恨;绝:极点。
    指对某人或对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下》:“斯可谓之乡愿矣 宋・朱熹集注:“过门不入而不恨之,以其不见亲就为幸,深恶而痛绝之也。”

  • 扬善

    è è yán shàn

    成语解释:遏:阻止;扬:宣扬。
    禁绝坏事,宣扬提倡好事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周易・大有》:“君子以遏恶扬善,顺天休命。”

  • 穷凶

    jí è qióng xiōng

    成语解释:指极端凶恶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陈书・废帝纪》:“逆贼华皎,极恶穷凶,遂树立萧岿,谋危社稷。”

  • 祸盈

    huò yíng è rěn

    成语解释:犹言罪恶累累。稔,喻积久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周书・武帝纪》:“既祸盈恶稔,众叛亲离,不有一戎,何以大定。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