恶在中间的成语(共283个)
同恶共济
成语解释:见“同恶相济”。
成语出处:《“五四”爱国运动资料・曹汝霖》:“要之官官相护,同恶共济。”
无恶不为
成语解释:见“无恶不作”。
成语出处:唐・魏征《隋书・杨秀传》:“嫉妒于弟,无恶不为,无孔怀之情也。”
同恶相救
成语解释:形容互相勾结,共同作恶。
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吕光载记》:“晃、穆共相唇齿,宁又同恶相救,东西交至,城外非吾之有,若是,大事去矣。”
极恶不赦
成语解释:罪大恶极,不可饶恕。
成语出处:清・龚炜《巢林笔谈续编・牛肉鳝鱼》:“按《唐律》屠牛者,在极恶不赦内。”
无恶不造
成语解释:见“无恶不作”。
成语出处:《百喻经・诈言马死喻》:“然杀众生,加诸楚毒,妄自称善,无恶不造,如彼愚人。”
从恶如崩
成语解释:指为恶如山崩那样容易。
成语出处:《国语・周语下》:“谚曰:从善如登,从恶如崩。”
改恶行善
成语解释:不再做恶,转做好事。
成语出处:宋・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九十一卷:“夫欲修学,熟寻此文,改恶行善,速登神仙。”
弃恶从善
成语解释:丢弃邪恶行为去做好事。
成语出处:王朔《一半是火焰,一半是海水》:“我愿意和韩劲合作,使吴迪弃恶从善。”
怙恶不悛
成语解释:一贯作恶;屡教不改。怙:坚持;悛:悔改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隐公六年》:“长恶不悛,从自及也。虽欲救之,其将能乎?”
改恶向善
成语解释:指不再做恶,重新做好人。
成语出处:明・无名氏《齐天大圣》第四折:“尊上帝好生之德,再休题妄想贪嗔,从今改恶向善,朝上帝礼拜三清。”
怙恶不改
成语解释:怙:坚持。
坚持作恶,不肯悔改。成语出处:明・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82回:“岂得怙恶不改,又率领众仙布此恶阵?”
弃恶从德
成语解释:弃;抛开。抛弃丑恶信从道德。
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刘统军碑》:“弃恶从德,乃与蔡通涂其榛棘。”
狗恶酒酸
成语解释:比喻环境险恶,使人裹足不前。
成语出处:汉・韩婴《韩诗外传》:“人有市酒而甚美者,置表甚长,然至酒酸而不售。问里人其故?里人曰:‘公之狗甚猛,而人有持器而欲往者,狗辄迎而吠之,是以酒酸不售也。’”
嫉恶如仇
成语解释:指对坏人坏事如同对仇敌一样憎恨。
成语出处:清・梁绍壬《两般秋雨庵随笔・蔡木龛》:“嫉恶如仇,有所白眼者,出一语必刺入骨。”
稔恶不悛
成语解释:长期作恶而不悔改。
成语出处:明・宋濂《胡公神道碑铭》:“苟能去逆效顺,悉从厚宥;或稔恶不悛,城一破,悔无及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