度在中间的成语(共126个)
鉴影度形
成语解释:观察揣度人的形迹。
成语出处:清・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102回:“这三人将篮子内物件,一齐摆出仔细瞧看,或者寸纸,或者只字,鉴影度形,一概俱无,又仍一件一件装入篮内。”
致之度外
成语解释:指不放在心上。同“置之度外”。
成语出处:《北史・薛辩传》:“朕且含养,致之度外,勿以言辞相析。”
量力度德
成语解释: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够服人,估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隐公十一年》:“度德而处之,量力而行之。”
巴山度岭
成语解释:指爬山越岭。
成语出处:《水浒传》第一一六回:“只见解珍、解宝便道:‘我兄弟两个,原是猎户出身,巴山度岭得惯。’”
程门度雪
成语解释:程:宋代理学家程颐。
比喻尊师重教。成语出处:清・金埴《不下带编》第一卷:“一架绳床共众同,坐虚使院仰清风。独惭三十无能立,难向程门度雪中。”
叔度陂湖
成语解释:《后汉书 黄宪传》:“叔度汪汪若千顷陂,澄之不清,淆之不浊,不可量也。
”叔度,黄宪字。后以喻人度量宽大。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・黄宪传》:“叔度汪汪若千顷陂,澄之不清,淆之不浊,不可量也。”
大度包容
成语解释:形容气量大,能宽容人。
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十回:“这事情自以为不办为是。倘若嫂夫人是大度包容的呢,自然没得话说。”
大度汪洋
成语解释:大度:气量大;汪洋:深广。
形容人有度量,能容人。成语出处: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43回:“妹子细观姐姐举止,直是大度汪洋,器宇不凡,将来必有非常奇遇。”
大度豁达
成语解释:大度:气量大;豁达:开朗。
形容人宽宏开通,有度量,能容人。成语出处:清・许奉恩《里乘》第五卷:“公大度豁达,殊不介意。”
不度德,不量力
成语解释:度:衡量。
不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,不估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胜任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隐公十一年》:不度德,不量力,不亲亲,不征辞,不察有罪。
山有木工则度之
成语解释:度:图谋。
山上有树木,工匠才能量材使用。比喻人有了德才,然后才有可能被人重用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隐公十一年》:周谚有之曰:‘山有木,工则度之;宾有礼,主则择之。
寸而度之,至丈必差
成语解释:度:量;至:到;差:误差。
一寸一寸地量到丈,必然会有误差。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・泰族训》:寸而度之,至寸必差;铢而称之,至石必过。
权知轻重,度知长短
成语解释:权:权衡,估计;度:量。
称一下才知道轻重,量一下才知道长短。比喻要想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,必须先查明情况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上》:权,然后知轻重,度,然后知长短。物皆然,心为甚。
刓方为圆,常度未替
成语解释:刓:削;常度:平时的状态;替:更换。
把方的削成圆的,但平时的状态没有改变。比喻正常的法则不会因奸人颠倒是非而改变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楚・屈原《九章・怀沙》:刓方以为圜兮,常度未替。
昼度夜思
成语解释:日夜思量。
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李绛传》:“君尊如天,臣卑如地,加有雷霆之威,彼将昼度夜思,始欲陈十事,俄而去五六,及将以闻,则有惮而削其半,故上达者财十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