令在中间的成语(共107个)
- 一朝权在手,便把令来行- 成语解释:一旦掌了权,就发号施令,指手画脚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顾大典《青衫记・承璀受阃》:“一朝权在手,便把令来行 ,大小三军,听吾命令。” 
- 号令如山- 成语解释:指军令严肃,不容更改。 - 成语出处:元《宋史・岳飞传》:“岳节使号令如山,若与之敌,万无生理,不如往降。” 
- 巧言令色- 成语解释:令色:讨好的表情。 
 形容用花言巧语和谄媚的态度讨好于人。- 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皋陶谟》:“何迁乎有苗,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?” 
- 利令智昏- 成语解释:利:利益、私利;令:使;智:理智;昏:昏乱;神志不清楚。 
 形容因贪图私利;使人头脑发昏;甚至失去理智。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平原君虞卿列传赞》:“鄙语曰:‘利令智昏。’平原君贪冯亭邪说,使赵陷长平四十余万众,邯郸几亡。” 
- 军令如山- 成语解释:军事命令像山一样不可动摇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9回:“云长曰:‘愿依军法。’孔明曰:‘如此,立下文书。’云长便与了军令状。” 
- 抱令守律- 成语解释:死守着律令,不知变通。 - 成语出处: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・勉学》:“但知抱令守律,早刑时舍,便云我能平狱。” 
- 朝令夕改- 成语解释:早上发的命令;晚上就改变。形容政令多改;使人民无所适从。 - 成语出处:唐・元稹《授马总检校刑部尚书天平军节度使制》:“有迎新送故之困,朝令夕改之烦,自非有为而为。” 
- 朝令暮改- 成语解释:早晨发布的命令,晚上就改了。比喻经常改变主张和办法,一会儿一个样。 - 成语出处:汉・鼌错《论贵粟疏》:“赋敛不时,朝令而暮改。” 
- 雷令风行- 成语解释:犹言雷厉风行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吴炽昌《客窗闲话初集・孝女》:“雷令风行,极一时之盛。” 
- 政令不一- 成语解释:发出的命令不统一。形容军务或政务混乱。 -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昭公二十三年》:“帅贱多宠,政令不壹。”《三国志・魏志・武帝纪・》:“吾知绍之为人,志大而智小,色厉而胆薄,忌克而少威,兵多而分画不明,将骄而政令不一,土地虽广粮食虽丰,适足以为吾奉也。” 
- 三令五申- 成语解释:再三地命令和告诫。令:命令。 
 申:说明。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约束既布,乃设鈇钺,即三令五申之。” 
- 挟天子以令诸侯- 成语解释:挟制着皇帝,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。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。 - 成语出处:宋・张端义《贵耳集》下卷:“挟天子以令诸侯,诸侯必从,然谓之尊君则不可。” 
- 静言令色- 成语解释:静:安静;令:和善。 
 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来迷惑他人。- 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翟方进传》:“兄宣静言令色,外巧内嫉。” 
- 挟天子以令天下- 成语解释:挟制着皇帝,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。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。同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。 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向《战国策・秦策》:“据九鼎,按图籍,挟天子以令天下,天下莫敢不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