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216个)

  • 惟利

    wéi lì shì tú

    成语解释:一心为利,别的什么都不顾。

    成语出处:晋・葛洪《抱朴子・勤求》:“由于夸诳,内抱贪浊,惟利是图。”

  • 惟力

    wéi lì shì shì

    成语解释:谓竭尽己力而为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除君之恶,惟力是视。”

  • 女子无才便

    nǚ zǐ wú cái biàn shì dé

    成语解释:旧道德规范认为妇女无须有才能,只需顺从丈夫就行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严复《浮生六记》第三卷:“‘女子无才便是德。’真千古至言也。”

  • 岂有

    qǐ yǒu shì lǐ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岂有此理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刘祁《归潜志》第七卷:“夫己所有不能保,而夺人所有,岂有是理?”

  • 唯邻

    wéi lín shì bǔ

    成语解释:指找住房应该选择邻居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昭公三年》:“非宅是卜,唯邻是卜。”

  • 吞舟

    tūn zhōu shì lòu

    成语解释:本谓大鱼漏网,后常以喻罪大者逍遥法外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南史・陈庆之传》:“主上屈法申恩,吞舟是漏。”

  • 日非

    guó shì rì fēi

    成语解释:国是:国事;非:不是。
    国家大事一天比一天坏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余继登《典故纪闻》第十卷:“自是朝政反复,国是日非,卒至夷虏之祸。”

  • 不彰

    zì shì bù zhāng

    成语解释:自是:自以为是;彰:明晰。
    自以为是的人则是非不明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楚・李耳《老子・道经》第24章:“自见者不明,自是者不彰。”

  • 即心

    jí xīn shì fó

    成语解释:佛:佛陀。
    佛教禅宗认为修行无须他求,只要求之于内心,便可以悟道成佛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第七卷:“初参大寂,问如何是佛。大寂云:‘即心是佛。’师即大悟。”

  • 惟义

    wéi yì shì cóng

    成语解释:只要有道理或道义就坚决服从。

  • 惟利

    wéi lì shì qú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惟利是图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十二回:“若以罪之大小而论,那宰牛的原算罪魁,但此辈无非市井庸愚,只知惟利是趋,岂知善恶果报之道。”

  • 见风

    jiàn fēng shì yǔ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只看到一点迹象,就轻率地信以为真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5回:“他们做都老爷的,听见风就是雨,皇上原许他风闻奏事,说错了又没有不是的。”

  • 唯命

    wéi mìng shì tīng

    成语解释:是命令就服从,不敢有半点违抗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宣公十二年》:“使君怀怒,以及敝邑,孤之罪也,敢不唯命是听。”

  • 惟利

    wéi lì shì mìng

    成语解释:犹言惟利是图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9回:“那婆子本是愚顽之辈,兼之年近昏眊,惟利是命,一概情面不管。”

  • 淆混

    xiáo hùn shì fēi

    成语解释: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,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,制造混乱,使是非不清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陶曾佑《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》:“锢蔽见闻,淆混是非。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