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在中间的成语(共216个)
耳听是虚,眼见为实
成语解释:虚:虚假。
听到的不足信,亲眼看到的才真实可靠。成语出处:《星火燎原・跨上新的高度》:“那时我还缺乏理解,但是也晓得大部分同志习惯于‘耳听是虚,眼见为实’,‘不怕不识货,就怕货比货’。”
女子无才便是福
成语解释:旧道德规范认为妇女无须有才能,只需顺从丈夫就行。
成语出处:清・梁绍壬《两般秋雨庵随笔》第三卷:“昔人云:‘女子无才便是福。’然今之闺秀,比比是矣!”
挑得篮里便是菜
成语解释:比喻得到一点就行,毫不挑剔。
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20卷:“挑得篮里便是菜,一个信送将进去,登时把陈定放了出来。”
同是天涯沦落人
成语解释:大家都是有不幸的遭遇的人。
成语出处:唐・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同是天涯沦落人,相逢何必曾相识。”
三十六策,走是上计
成语解释: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,没有别的好办法,只能出走了事。
成语出处:《南齐书・王敬则传》:“檀公三十六策,走是上计,汝父子唯应急走耳。”
说一是一,说二是二
成语解释:说话算数,确定不移。
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1回:“我向来说一是一,说二是二。”
解铃还是系铃人
成语解释: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,仍由谁去解决。同“解铃还须系铃人”。
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90回:“心病终须心药治,解铃还是系铃人。”
来是是非人,去是是非者
成语解释:犹言解铃还是系铃人。指谁惹起的是非,还得由谁来了结。
成语出处:明・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86回:“来是是非人,去是是非者,把那淫妇教他领了去,变卖嫁人。”
翻手是雨,合手是云
成语解释:翻:反转;覆:反覆。
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权术。成语出处:元・张国宾《合汗衫》第一折:“咱人翻手是雨,合手是云,那尘埃中埋没杀多才俊。”
佛是金妆,人是衣妆
成语解释:指佛靠金子装点,人靠衣饰打扮。比喻人内里不足,要靠外表。
成语出处:清・沈自晋《望湖亭・自嗟》:“虽然如此,佛是金妆,人是衣妆,打扮也是极要紧的。”
彼亦一是非,此亦一是非
成语解释:彼:那。
这种情况下与那种情况下的是非标准不一。即没有客观的是非标准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宋・庄周《庄子・齐物论》:“是亦彼也,彼亦是也。彼亦一是非,此亦一是非。”
不是冤家不碰头
成语解释:指仇人或不愿意相见的人偏偏相逢,无可回避。
成语出处:康濯《春种秋收》:“还是开春后第一回上坡里做活,就说巧不巧地闹了个‘不是冤家不碰头’啊!”
耳闻是虚,眼观为实
成语解释:亲自听到的还不足为信,只有亲眼看到的才是真实可靠的。
成语出处:清・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九回:“‘耳闻是虚,眼观为实’,叔叔此时,且不要过于取笑侄女,请再去一访,……那时再来取笑侄女,却也未迟。”
皇天无亲,唯德是辅
成语解释:皇天:上天;辅:辅助。
老天爷公正无私,总帮助有德行的人。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蔡仲之命》:“皇天无亲,唯德是辅。民心无常,惟惠之怀。”
老而不死是为贼
成语解释:责骂老而无德行者的话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宪问》:“子曰:‘幼而不孙弟,长而无述焉,老而不死是为贼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