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220个)

  • 一木

    yī cǎo yī mù

    成语解释:一棵草;一棵树。比喻细小或平常的东西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应劭传》:“春一草枯则为灾,秋一木华亦为异。”

  • 附木

    yī cǎo fù mù

    成语解释:原指鬼神有所依凭,擅作威福。后比喻凭借他人势力,为非作歹。也比喻不能自立,依靠别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康进之《李逵负荆》第二折:“想必有那依草附木,冒着俺家名姓,做这等事情的,也不可知。”

  • 权舆

    bǎi cǎo quán yú

    成语解释:权舆:草木萌芽状态。
    指花草萌芽,春天到来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大戴礼记・诰志》第九卷:“于时冰泮发蛰,百草权舆。”

  • 人生一世,生一秋

    rén shēng yī shì , cǎo shēng yī qiū

    成语解释:人活一生,草只有一个秋天。形容生命短暂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5回:“人生一世,草生一秋,我们只管打鱼营生,学得他们过一日也好!”

  • 一年被蛇咬,三年怕

    yī nián bèi shé yǎo , sān nián pà cǎo suǒ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遭过一次挫折以后就变得胆小怕事。同“一年被蛇咬,十年怕井绳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一:“文若虚道:‘一年被蛇咬,三年怕草索。说到货物,我就没胆气了。只是守了这些银钱回去罢。’”

  • 怕霜霜怕日

    nèn cǎo pà shuāng shuāng pà rì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你欺侮别人,还会被比你更恶的人欺侮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吴璿《飞龙全传》第29回:“如两句俗语说的:‘嫩草怕霜霜怕日,恶人还被恶人磨。’”

  • 难除

    màn cǎo nán chú

    成语解释:蔓草:蔓延生长的草。
    蔓生的草难于彻底铲除。比喻恶势力一经滋长,就难于消灭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隐公元年》:“不如早为之所,无使滋蔓,蔓,难图也。蔓草犹不可除,况君之宠弟乎?”

  • 风向

    fēng xiàng cǎo yǎn

    成语解释:偃:卧倒,倒伏。
    风一吹草就倒下。比喻庶民被德教感化而顺从君主。也比喻有声望的人言行影响世态俗情。

    成语出处:晋・葛洪《抱朴子・审举》:“引用驽庸,以为党援,而望风向草偃,庶事之康,何异悬瓦砾而责夜光,弦不调而索清音哉!”

  • 衔结

    cùn cǎo xián jié

    成语解释:喻虽然力薄,亦当感恩图报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周楫《西湖二集・救金鲤鱼龙王报德》:“虽虮虱微忱,不敢上尘天听,而寸草衔结,思报洪恩。”

  • 天造

    tiān zào cǎo mèi

    成语解释:①谓天地之始,万物草创于混沌蒙昧之中。②谓草创之时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周易・屯》:“天造草昧。”

  • 铜驼

    tóng tuó cǎo mǎng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铜驼荆棘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汪廷讷《种玉记・促晤》:“顾不得宗社丘墟,铜驼草莽。”

  • 为寇

    luò cǎo wéi kòu

    成语解释:寇:盗贼。
    旧指逃入山林做强盗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秦简夫《赵礼让肥》第三折:“某今在这宜秋山虎头寨,落草为寇,也是不得已而为之。”

  • 三顾

    sān gù cǎo lú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草庐三顾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7回回目:“刘玄德三顾草庐。”

  • 浮沉

    fú chén cǎo yě

    成语解释:浪迹山野乡间,四处漂泊。

  • 瞻风

    bō cǎo zhān fēng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善于观察事物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五灯会元・云岩晟禅法嗣・洞山良价禅师》:“沩曰:‘此去澧陵攸县,石室相连,有云岩道人,若能拨草瞻风,必为子之所重。’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