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在中间的成语(共220个)
- 香草美人- 成语解释: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。 - 成语出处:汉・王逸《离骚序》:“《离骚》之文,依《诗》取兴,引类譬谕,故善鸟、香草、以配忠贞,……灵修、美人,以譬于君。” 
- 八公山上,草木皆兵- 成语解释:将八公山上的草木,都当作是士兵。形容极度惊恐,疑神疑鬼。 -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苻坚载记下》:“(苻)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,见部阵齐整,将士精锐,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,顾谓融曰:‘此亦劲敌也,何谓少乎?’怃然有惧色。” 
- 斩草除根- 成语解释:斩:砍断;斩草:割草;除:去掉。 
 割草要把草根彻底除掉。比喻除去祸根;不留后患。-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隐公六年》:“为国家者,见恶,如农夫之务去草焉……绝其本根,勿使能殖。” 
- 视如草芥- 成语解释:草芥:不知名的小草。 
 看成像小草一样轻贱。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离娄下》:“君之视臣如土芥,则臣视君如寇雠。” 
- 寸草不生- 成语解释:寸草:一点儿草;生:生长。 
 ①形容土地贫瘠;连一点儿草都不长。②亦形容灾情严重。- 成语出处:元・关汉卿《窦娥冤》第四折:“若是果有冤枉,着你楚州三年不雨,寸草不生。” 
- 风吹草动- 成语解释:微风一吹;草就晃动。比喻轻微的动荡或变故。 - 成语出处:《敦煌变文集・伍子胥变文》:“偷踪窃道,饮气吞声。风吹草动,即便藏形。” 
- 打草蛇惊- 成语解释:见“打草惊蛇”。 - 成语出处:《景德传灯录・省念禅师》:“问:‘四众围观,师说何法?’师曰:‘打草蛇惊’” 
- 风声鹤唳,草木皆兵- 成语解释:唳:鸟鸣。 
 听到风声和鹤叫声,都疑心是追兵。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。-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谢玄传》:“闻风声鹤唳,皆以为王师已至。” 
- 风烛草露- 成语解释:风中之烛易灭,草上之露易干。比喻人已衰老,临近死亡。明·杨慎《洞天玄记》四折:“人生一世,犹如石火电光,寿算百年,恍若风烛草露。 
 ”。- 成语出处:明・杨慎《洞天玄记》四折:“人生一世,犹如石火电光,寿算百年,恍若风烛草露。” 
- 横草之功- 成语解释:横草:把草踩倒。 
 如同将草踩倒的那样功劳。比喻轻微的功劳。- 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终军传》:“军无横草之功,得到宿卫,食禄五年。” 
- 积草屯粮- 成语解释:储存粮食和草料。 - 成语出处:元・郑光祖《三战吕布》第一折:“如今且收兵回营,操军炼士,积草屯粮。” 
- 粮多草广- 成语解释:比喻战备物资充足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无名氏《桃园结义》第一折:“俺这蒲州,地方宽阔,粮多草广,军民好汉,我何不起兵播乱。” 
- 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- 成语解释:指出兵之前,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。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,提前做好准备工作。 - 成语出处:林占财《森林中的远征》:“是的,‘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’,这是自古以来用兵的老规矩,你们没有粮食怎么走这么远的路!” 
- 潦潦草草- 成语解释:字不工整或态度不认真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荻岸山人《平山冷燕》第14回:“我昨日写的潦潦草草,这字龙蛇有体,大是怪事。” 
- 草草收兵- 成语解释:马马虎虎地就收了兵。比喻工作不负责任,不细致,不慎重。 - 成语出处:欧阳山《苦斗》:“张发奎刚占领了那个地方,要管也管不了许多,正是咱们的人活动的好机会,——你怎么好意思草草收兵?象一个赤卫队员么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