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286个)

  • 直言

    zhí yán gǔ gěng

    成语解释:直言:正直的言论;骨鲠:鱼骨卡在喉咙里。
    直话如不说出来,就像鱼骨卡在喉咙里般难受。比喻为人耿直,敢于直言,气节刚正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争臣论》:“知朝廷有直言骨鲠之臣,天子有不谮赏从谏如流之美。”

  • 仇恨

    kè gǔ chóu hèn

    成语解释:永远记在心头的深仇大恨。

    成语出处:古华《芙蓉镇》第一章:“三面红旗底下还允许她摆米豆腐摊子嘛,哪来的刻骨仇恨?”

  • 之仇

    qiè gǔ zhī chóu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仇恨极深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0卷:“文秀乃切骨之仇,日夜在心,故此一经眼,即便认得。”

  • jiàn gǔ tóu

    成语解释:指不自尊、不知羞耻或不知好歹的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9回:“人太生娇俏了,可知心就嫉妒。凤丫头倒好意待他,他倒这样争锋吃醋的。可是个贱骨头。”

  • jiē gǔ yǎn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关键的环节或时机。

    成语出处:王朔《永失我爱》:“别起什么邪念,起也没用,都到这节骨眼了,满意不满意符不符合你那什么梦想也由不得你了。”

  • 深入

    shēn rù gǔ suǐ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达到极深极重的程度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十回:“高太尉着令医人治疗,见丘岳重伤,恨梁山泊深入骨髓。”

  • 剥髓

    qiāo gǔ bāo suǐ

    成语解释:犹敲骨吸髓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封神演义》第二九回:“未闻有身为大臣逢君之恶,蛊惑天子,残虐万民,假天子之命,敲骨剥髓,尽民之力肥润私家,陷君不义,忍心丧节,如令兄者。”

  • 榨髓

    qiāo gǔ zhà suǐ

    成语解释:犹敲骨吸髓。

    成语出处:柯岩《天涯何处无芳草》:“一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敲骨榨髓,受尽欺凌的阿琦婆。”

  • 捣髓

    záo gǔ dǎo suǐ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十分刻毒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16回:“惹的那个先生凿骨捣髓的臭骂一场,即刻收拾了书籍去了。”

  • 去毒

    guā gǔ qù dú

    成语解释:刮去深入至骨的毒性,彻底医治。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关羽传》:“矢镞有毒,毒入于骨,当破肩作创,刮骨去毒,然后此患乃除耳。”

  • 镂心

    kè gǔ lòu xīn

    成语解释:铭刻在心灵深处。形容记忆深刻,永远不忘。

    成语出处:孙犁《秀露集・戏的梦》:“我见到和听到的,亲身体验到的,甚至刻骨镂心的,是另一种现实,另一种生活。”

  • 沥髓

    chuí gǔ lì suí

    成语解释:槌:同“捶”,敲打;沥:滴;髓:骨髓。
    敲碎骨头来吸骨髓。比喻剥削压迫极其残酷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陆九渊《与宋漕》:“贪吏并缘,侵欲无艺,槌骨沥髓,民不聊生。”

  • 碎身

    fěn gǔ suì shēn

    成语解释:指身躯粉碎,牺牲生命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蒋防《霍小玉传》:“平生志愿,今日获从,粉骨碎身,誓不相舍。”明・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:“兰孙道:‘相公、夫人正是重生父母,虽粉骨碎身,无可报答。’”

  • 崩心

    kè gǔ bēng xīn

    成语解释:谓仇恨极深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北史・隋越王侗传》:“朕所以刻骨崩心,饮胆尝血,瞻天视地,无处自容。”

  • 吹魂

    liǎn gǔ chuí hún

    成语解释:谓再造生灵,使死者复生。敛骨,使散掉的骨骼集结起来。吹魂,把散走的魂魄吹送回体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南史・袁昂传》:“幸因约法之弘,承解网之宥,犹当降等薪粲,遂乃顿释钳赫,敛骨吹魂,还编黔庶。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