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286个)

  • 铭肌

    lòu gǔ míng jī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牢记不忘。多用为感激之词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元稹《谢准朱书撰田弘正碑文状》:“空怀感涕之心,未获杀身之所,无任感恩思报,镂骨铭肌之至。”

  • 竦然

    máo gǔ sǒng rán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极度惊慌与恐惧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李渔《比目鱼・狐威》:“那些租户债户见了,赫得毛骨竦然。”

  • 伶仃

    shòu gǔ líng dīng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人或动物瘦得皮包骨的样子。亦作“瘦骨零丁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高云览《小城春秋》第二六章:“这牢房比较大点、亮点,里面关着一个瘦骨伶仃的老头儿。”

  • 仙风

    dào gǔ xiān fēng

    成语解释:谓有得道者及仙人的气质神采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程珌《喜迁莺・寿薛枢密》词:“道骨仙风,安排顿著,须是人间紫府。”

  • 凡胎

    zhuó gǔ fán tāi

    成语解释:凡人的重浊躯体。指尘世之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马致远《黄粱梦》第二折:“休道是浊骨凡胎,便是释迦佛也恼下莲台。”

  • 恨入

    hèn rù gǔ suǐ

    成语解释:从骨髓里仇恨某人某事。形容痛恨到了极点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秦本纪》:“缪公之怨此三人,入于骨髓,愿令此三人归,令我君得自快烹之。”

  • 痛入

    tòng rù gǔ suǐ

    成语解释:痛到骨头里。比喻痛恨或悲伤之极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・燕策三》:“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:‘吾每念常痛于骨髓,顾计不知所出耳!’”

  • 扬灰

    cuò gǔ yáng huī

    成语解释:死后将骨头挫成灰撒掉。形容罪孽深重或恨之极深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回:“倘然要把老爷的这项银子耽搁了,慢说我,就挫骨扬灰也抵不了这罪过。”

  • 酸心

    tòu gǔ suān xīn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极度伤心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五回:“她自己心中,以有一腔的弥天恨事,透骨酸心。

  • 支床

    jī gǔ zhī chuáng

    成语解释:原意是因亲丧悲痛过度而消瘦疲惫在床席之上。后用来比喻在父母丧中能尽孝道。也形容十分消瘦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德行》:“王戎,和峤同时遭打丧,俱以孝称,王鸡骨支床,和哭泣备礼。”

  • 神清

    shén qīng gǔ xiù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朗,气质秀美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陆采《明珠记・买药》:“我见你神清骨秀飘萧,你是神仙,休得假推掉。”

  • 松姿

    hè gǔ sōng zī

    成语解释:清奇不凡的气质。多指修道者的形貌。

    成语出处:金・元好问《普照范炼师写真》诗之三:“鹤骨松姿又一奇,化身千亿更无疑。”

  • 龙姿

    fèng gǔ lóng zī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超凡的体格和仪态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云笈七签》卷四:“今视子之质,实霄景高焕,圆精重照,凤骨龙姿,脑色宝曜。”

  • 松筋

    hè gǔ sōng jīn

    成语解释:指修道者的形貌气质。

    成语出处:五代十国・前蜀・贯休《遇道者》诗:“鹤骨松筋风貎殊,不言名姓绝荣枯。”

  • 露野

    bái gǔ lù yě

    成语解释:露:暴露;野:野外。
    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。形容战争或灾难所造成的悲惨景象。

    成语出处:三国・魏 曹操《蒿里行》诗:“白骨露于野,千里无鸡鸣。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