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在中间的成语(共101个)
- 星星点点- 成语解释:①形容多而分散。②形容少许或细碎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无名氏《刘公案》第88回:“咱爷们要想就往大里想,星星点点算不了事情!” 
- 画龙点睛- 成语解释: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。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;使内容生动传神。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。 - 成语出处:唐・张彦远《历代名画记・张僧繇》:“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,每云:‘点睛即飞去。’人以为妄诞,固请点之。须臾,雷电破壁,两龙乘云腾去上天,二龙未点眼者见在。” 
- 雷声大,雨点小- 成语解释:比喻做起事来声势造得很大,实际行动却很少。 - 成语出处:宋・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第28卷:“雷声甚大,雨点全无。” 
- 心有灵犀一点通- 成语解释:灵犀:古人说犀牛是一种灵兽;它的角上有条白纹从角尖通向头脑;感应灵敏;所以称灵犀。 
 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。现多比喻双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。- 成语出处:唐・李商隐《无题》诗:“身无彩凤双飞翼,心有灵犀一点通。” 
- 只许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- 成语解释: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,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。 - 成语出处:宋・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第五卷:“田登作郡,自讳其名,触者必怒,吏卒多被榜笞。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。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,吏人遂书榜揭於市曰:‘本州依例放火三日。’” 
- 只准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- 成语解释:州官:一州的长官。 
 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,老百姓没有正当活动的自由。- 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5回:“不料我们大老爷先护在里头,连问也不叫我问一声儿,可见他们官官相护,这才是‘只准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’,古人说的话是再不得错的。” 
- 只准州官放火,不准百姓点灯- 成语解释:州官:一州的长官。 
 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,老百姓没有正当活动的自由。- 成语出处:冯玉祥《我的生活》第12章:“可是只准州官放火,不准百姓点灯,却是中国政治的一个通病。” 
- 自许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- 成语解释:州官:一州的长官。 
 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,老百姓没有正当活动的自由。- 成语出处:宋·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五:田登作郡,自讳其名,触者必怒,吏卒多被榜笞。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。上元(正月十五,即元宵节)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,吏人遂书榜揭(公布;公开)于市曰:“本州依例放火三日”。 
- 乱点鸳鸯- 成语解释:鸳鸯:水鸟名;羽毛美丽;雌雄常在一起;文学作品中常用以比喻夫妻。 
 使两对或几对夫妇互易错配。现指不顾具体情况胡乱搭配。- 成语出处:清・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63回:“唐帝乱点鸳鸯的,把几个女子赐与众臣配偶,不但男女称意,感戴皇恩。” 
- 蜻蜓点水- 成语解释:蜻蜓刚刚接触水面又迅速起来。比喻做事不认真;敷衍了事。 - 成语出处:唐・杜甫《曲江》诗:“穿花蛱蝶深深见,点水蜻蜓款款飞。” 
- 蝇粪点玉- 成语解释:比喻完美的事物遭到玷污或坏人诬陷好人。 - 成语出处:唐・陈子昂《宴胡楚真禁所》:“青蝇一相点,白璧遂成冤。” 
- 一点灵犀- 成语解释:①唐李商隐《无题》诗:“身无彩凤双飞翼,心有灵犀一点通。 
 ”谓犀角上有纹,两头感应通灵,故以“一点灵犀”喻心心相印。②指聪敏。- 成语出处:唐・李商隐《无题》诗:“身无彩凤双飞翼,心有灵犀一点通。” 
- 一点犀通- 成语解释: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。 - 成语出处:唐・李商隐《无题》诗:身无彩凤双飞翼,心有灵犀一点通。 
- 青蝇点璧- 成语解释:见“青蝇点素”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张居正《答司成姜凤阿书》:“昔在词林,宿承休问,中见青蝇点璧,每切不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