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在中间的成语(共306个)
- 徇国忘家- 成语解释:徇:为国献身。 
 为国献身,不顾个人家庭得失与安危。- 成语出处:唐・李翰《苏州嘉兴屯田纪绩颂序》:“至若义感于内,诚动于中,徇国忘家,恤人忧己。” 
- 徇国忘己- 成语解释:徇:为国献身。 
 为国献身,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。- 成语出处:《宋书・谢晦传》:“逮营阳失德,自绝宗庙,朝野岌岌,忧及祸难,忠谋协契,徇国忘己,援登圣朝,惟新皇祚。” 
- 亡国灭种- 成语解释:国家灭亡,种族灭绝。谓一个国家被彻底毁灭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严复《论世变之亟》:“故其端起于大夫士之怙私,而其祸可至于亡国灭种,四分五裂,而不可收拾。” 
- 祸国误民- 成语解释:祸:祸害;误:误导,耽误。 
 指危害国家,误导人民。- 成语出处:邓小平《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》:“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,足以祸国误民。” 
- 全国一盘棋- 成语解释:指全国各部门在中央统一领导下,全面安排,互相协作。 - 成语出处:邓小平《前十年为后十年做好准备》:“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,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,集中力量,保证重点。” 
- 亡国奴- 成语解释:指已经亡国或所在国土被侵占、受外国侵略者奴役的人。 - 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》:“现在他们眼看就要当亡国奴了,除了反抗,再没有出路。” 
- 御敌于国门之外- 成语解释:御:抵挡;国门:京都城门,边界线。 
 将敌人阻挡在境外。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万章》:“今有御人国门之外者。” 
- 安国之道,先戒为宝- 成语解释:道:方法,途径;戒:戒备;宝:宝物,比喻珍贵的东西。 
 保障国家安全的方法,先有戒备是最重要的。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吴起《吴子・料敌第二》:夫安国之道,先戒为宝。今君已戒,祸其远矣。 
- 人之云亡,邦国殄瘁- 成语解释:人:贤人;云:助词;亡:失去;殄瘁:病困。 
 贤人死亡了,国事危殆。旧时用来怀念那些身系国家安危的贤人。-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大雅・瞻仰》:人之云亡,邦国殄瘁。 
- 敌国外患- 成语解释:指来自敌对国家的侵略骚扰。 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告子下》:“入则无法家拂士,出则无敌国外患者,国恒亡。” 
- 亡国败家- 成语解释:指国家覆灭、家人离散。 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离娄上》:“安其危而利其葘,乐其所以亡者。不仁而可与言,则何亡国败家之有?” 
- 亡国大夫- 成语解释:《礼记·射义》:“贲军之将、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,其余皆入。 
 ”孔颖达疏:“亡国之大夫者,谓亡君之国,言不忠且无智也。
 ”后因以“亡国大夫”指不忠不智的前朝遗臣。- 成语出处:《礼记・射义》:“贲军之将、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,其余皆入。”孔颖达疏:“亡国之大夫者,谓亡君之国,言不忠且无智也。” 
- 开国承家- 成语解释:谓建立邦国,继承封邑。 - 成语出处:《周易・师》:“大君有命,开国承家,小人勿用。” 
- 民殷国富- 成语解释:殷:殷实,富足;阜:丰富。 
 国家人民殷实富裕。- 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诸葛亮传》:“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