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在中间的成语(共306个)
- 有国难投- 成语解释:有国家却不能回去。 - 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马陵道》第二折:“我这里叫尽屈有谁来分剖,送的我眼睁睁有国难投。” 
- 蹙国百里- 成语解释:蹙:缩;国:国土。 
 指丧失国土或边疆。-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大雅・召旻》:“昔先王受命,有如召公,日辟国百里,今也日蹙国百里。” 
- 振国之患- 成语解释:振:拯救;患:灾难,祸患。 
 拯救国家的祸息。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陈丞相世家》:“常出奇计,救纷纠之雄,振国家之患。” 
- 入国问俗- 成语解释:国:原指都城,后多指国家。 
 到别的国家或地方去,先要了解它的风俗习惯。- 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曲礼上》:“入竟而问禁,入国而问俗,入门而问讳。” 
- 入国问禁- 成语解释:进入别国境界,先了解他们的禁令或禁忌。 
- 爱国一家- 成语解释:热爱祖国,像一家人。 - 成语出处:《人民日报》1958.10.11:“都本着‘爱国一家’的原则,采取既往不咎的态度。” 
- 病国殃民- 成语解释:使国家受害,人民遭受苦难。明·桑绍良《独乐园》楔子:“只因误用了王安石,创立新法,招呼党类,病国殃民,天下骚然。 
 ”亦作“祸国殃民”。郭沫若《不读书好求甚解》:“你们的动机不怕就出于利国福民,然而你们的结果必弄到病国殃民。
 ”。- 成语出处:《醒世恒言・李汧公穷邸遇侠客》:“只为李林甫、杨国忠相继为相,妒贤妒能,病国殃民,屈在下僚,不能施展其才。” 
- 蠹国害民- 成语解释:蠹:损害。 
 危害国家,残害人民。- 成语出处:《京本通俗小说・拗相公》:“阴司以儿父久居高位,不思行善,专一任性执拗,行青苗等新法,蠹国害民,怨气腾天。” 
- 辱国殄民- 成语解释:见“辱国殃民”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刘基《春秋明经》:“他日西鄙之伐,辱国殄民,果谁之所致乎!” 
- 悮国欺君- 成语解释:悮:耽误;欺:欺骗。 
 欺骗君王,祸害国家。- 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八卷:“假如有一等做官的,悮国欺君,侵剥百姓,虽然官高禄厚,难道不是大盗?” 
- 蠹国耗民- 成语解释:危害国家和人民。同“蠹国害民”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・如是我闻一》:“彼募化亦谋食之一道,必以其不耕不织为蠹国耗民,彼不耕不织而蠹国耗民者,独僧尼耶?” 
- 金闺国士- 成语解释:指朝廷的杰出才士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龚自珍《已亥杂诗》之二六○:“勉求玉体长生诀,留报金闺国士知。” 
- 裕国足民- 成语解释:裕:富饶。 
 使人民富裕,国家丰足。- 成语出处:明・张居正《答应天巡抚论大政大典》:“且此项钱粮,贮积甚多,将来裕国足民,更不外索。” 
- 众人国士- 成语解释:众人:普通人;国士:国中杰出的人物。 
 指一般人和国中杰出的人才。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向《战国策・赵策一》:“臣事范中行氏,范中行氏以众人遇臣,臣故众人报之;知伯以国士遇臣,臣故国士报之。” 
- 民富国强- 成语解释:人民富裕,国家强盛。 - 成语出处:汉・赵晔《吴越春秋・勾践归国外传》:“越主内实府库,垦其田畴,民富国强,众安道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