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在中间的成语(共262个)
- 民脂民膏- 成语解释:脂、膏:动植物体内的油质。 
 比喻劳动人民用血汗换来的物质财富。- 成语出处:五代 孟昶《戒石文》:“尔俸尔禄,民脂民膏。” 
- 官逼民反- 成语解释:在反动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,人民无法生活,被迫奋起反抗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魏源《圣武记》第九卷:“初教匪起事,皆以官逼民反为词。” 
- 吊民伐罪- 成语解释:吊:慰问;伐:讨伐。 
 慰问受苦的人民,讨伐有罪的统治者。- 成语出处:《宋书・索虏传》:“兴云散雨,慰大旱之思;吊民伐罪,积后己之情。” 
- 天视自我民视,天听自我民听- 成语解释:天视、天听:古人认为天有意志和知觉,可以视听。 
 天的视听通过人民的视听来体现。指按人民的意愿和喜好办事。- 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泰誓中》:天视自我民视,天听自我民听。 
- 救民水火- 成语解释:救:拯救;水火:水深火热。 
 从水深火热中拯救老百姓。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下》:“今燕虐其民,王往而征之,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。” 
- 独夫民贼- 成语解释:独夫:残暴无道、众叛亲离的暴君;民贼:祸害人民的人。 
 残暴无道、祸害人民的反动统治头子。- 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泰誓下》:“独夫受,洪惟作威,乃汝世仇。”先秦・孟轲《孟子・告子下》:“今之所谓良臣,古之所谓民贼也。” 
- 劳民动众- 成语解释:动用众多民力去做某件事。 - 成语出处:《旧五代史・晋书・高祖纪》:“纪年之挽粟飞刍,继日而劳民动众,常烦漕运,不给供须。” 
- 劳民伤财- 成语解释:劳民:使人民劳累;伤:耗费。 
 既让人民劳累受苦;又耗费了资财。指滥用人力物力;造成浪费。- 成语出处:《元史・李元礼传》:“而又劳民伤财,以奉土木。” 
- 家给民足- 成语解释:家家衣食充裕,人人生活富足。 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安《淮南子・本经训》:“衣食有余,家给人足。” 
- 食为民天- 成语解释:谓粮食是人民赖以生存的最为重要的东西。 - 成语出处:北齐・颜之推《颜氏家训・涉务》:“夫食为民天,民非食不生矣,三日不粒,父子不能相存。” 
- 黎民百姓- 成语解释:指普通老百姓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17回:“那六街三市勋卫宰臣,黎民百姓,奉天子之命,与民同乐。” 
- 生民涂炭- 成语解释: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六十一回:“今国君无道,天愁民怨,四海分崩,生民涂炭,刀兵不歇,天下无不思叛,正天之欲绝殷商也。” 
- 国计民生- 成语解释: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・续黄梁》:“国计民生,罔存念虑。” 
- 残民害物- 成语解释:残:伤害。 
 摧残百姓,损害财物。- 成语出处:宋・辛弃疾《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》:“州以趣办财赋为急,县有残民害物之罪,而吏不敢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