衣在中间的成语(共359个)
- 绿衣黄里- 成语解释:绿、黄:古时以黄色为正色,绿为闲色。 
 以绿色为衣,用黄色为里。旧喻尊卑反置,贵贱颠倒。-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邶风・绿衣》:“绿兮衣兮,绿衣黄里。心之忧矣,曷维其已。” 
- 赭衣满道- 成语解释:赭衣:赤褐色衣服,古代囚犯。 
 穿囚服的人挤满了道路。形容罪犯很多。- 成语出处:《隋书、酷吏传序》:“昔秦任狱吏,赭衣满道。” 
- 振衣濯足- 成语解释:濯足:洗脚。 
 抖掉衣服上的灰尘,洗去脚上的污垢。形容放弃世俗生活的荣华富贵,立志在山中隐居。- 成语出处:晋・左思《咏史》诗之五:“振衣千仞冈,濯足万里流。” 
- 敝衣枵腹- 成语解释:衣破肚饥。形容生活困顿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归有光《上总制书》:“故富者贫而贫者死,其不死者敝衣枵腹,横被苛敛。” 
- 侈衣美食- 成语解释:侈衣,华美的衣服;美食,鲜美的食物。言衣食俱精。 - 成语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精通》:“今夫攻者,砥厉五兵,侈衣美食,发且有日矣,所被攻者不乐。” 
- 黜衣缩食- 成语解释:节衣缩食,指在生活上省穿省吃,力求节约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宋濂《重建龙德大雄殿碑》:“于是黜衣缩食,重创大雄殿五楹间。” 
- 鹑衣鹄面- 成语解释:破烂的衣服,瘦削的面形。形容穷苦落魄之状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捧花生《画舫馀谭》:“尝见某者,鹑衣鹄面,行泮宫前。” 
- 颠衣到裳- 成语解释:同“颠倒衣裳”。到,通“倒”。 - 成语出处:汉・扬雄《太玄・上》:“次六。升于堂,颠衣到裳,廷人不庆。” 
- 缝衣浅带- 成语解释:宽袖大带是古代儒者的服饰,借指儒者。 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盗跖》:“今子修文武之道,掌天下之辩,以教后世,缝衣浅带,矫言伪行,以迷惑天下之主。” 
- 衮衣西归- 成语解释:衮衣:古代君王穿的礼服;西:向西;归:回来。 
 立下赫赫战功,官拜高位回来。- 成语出处:宋・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・晋简文帝咸安元年》:“新政俟才,宜速铨补,俟东方化洽,当衮衣西归。” 
- 牵衣投辖- 成语解释:谓拉住客人衣裳,投其车辖于井。形容殷勤留客。辖,古代车上固定车轮的零件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王晫《今世说・德行》:“平生自奉甚约,宾客过从,则牵衣投辖,穷日夕不厌。” 
- 缩衣啬食- 成语解释:指省吃省穿,生活节俭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梅曾亮《崔恭人墓志铭》:“母缩衣啬食,区画综理,未尝使大人忧。” 
- 袭衣兼食- 成语解释:袭:全套衣服;兼:加倍。 
 成套衣服,多盘菜肴。比喻生活富裕。- 成语出处:明・何景明《徐太母潘氏墓志铭》:“居家甚勤俭,无袭衣兼食,然施族仁下,不有所害。” 
- 穿衣吃饭- 成语解释:指人的基本需求。 - 成语出处:邓小平《军队要整顿》:“军队的人数增加很多,军费开支占国家预算的比重增大,把很多钱花费在人员的穿衣吃饭上面。” 
- 青衣乌帽- 成语解释:青衣:自汉以后即为卑贱者之服;乌帽:乌纱帽,本为官帽,隋唐以后流行于民间。 
 平民的衣着。- 成语出处:清・全祖望《梅花岭记》:“忠烈青衣乌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