衣在中间的成语(共359个)
- 恶衣粝食- 成语解释:粝:糙米。 
 穿粗劣的衣服,吃糙米做的饭。形容生活俭朴。- 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礼义信足以成德论》:“以为有国者皆当恶衣粝食,与农夫并耕而治一人之身,而自为百工。” 
- 佛是金装,人是衣装- 成语解释:意为佛像的光彩要靠涂金,人样的俊俏要靠衣饰。比喻人内里不足,要靠外表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一卷:“常言道:佛是金装,人是衣装。” 
- 只重衣衫不重人- 成语解释:指人势力,看人只重衣着。 - 成语出处:宋・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・黄龙心禅师法嗣》:“五陵公子争夸富,百衲老僧不厌贫,近来世俗多颠倒,只重衣衫不重人。” 
- 七次量衣一次裁- 成语解释:比喻事先的调查研究工作做得十分充足。 
- 佛是金妆,人是衣妆- 成语解释:指佛靠金子装点,人靠衣饰打扮。比喻人内里不足,要靠外表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沈自晋《望湖亭・自嗟》:“虽然如此,佛是金妆,人是衣妆,打扮也是极要紧的。” 
- 惜衣有衣,惜食有食- 成语解释:惜:爱惜。 
 爱惜衣服,才有衣服穿;爱惜粮食,才有粮食吃。指珍稀财物不浪费。-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三卷:“怎么说福不可享尽?常言道:‘惜衣有衣,惜食有食。’” 
- 易衣而出,并日而食- 成语解释:易:换;并日:两天并作一天。 
 一件衣服谁外出就换上,两天吃一天的饭。形容非常贫穷。- 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儒行》:“筚门圭窬,蓬户瓮牖,易衣而出,并日而食。” 
- 牛衣病卧- 成语解释:形容贫病交迫。 - 成语出处:宋・刘克庄《沁园春・再和林卿韵》词:“便羊裘归去,难留严子;牛衣病卧,肯泣王章?” 
- 振衣提领- 成语解释:振衣:提起衣服。 
 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。- 成语出处:北周・王褒《京师突厥寺碑》:“索隐穷源,振衣提领。” 
- 解衣槃礴- 成语解释:形容行为随便,不拘礼法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施润章《就亭记》:“俗俭讼简,宾客罕至,吏散则闭门,解衣槃礴移日,山水之意未尝不落落焉在予胸中也。” 
- 解衣般礴- 成语解释:脱衣箕坐。指神闲意定,不拘形迹。后亦指行为随便,不受拘束。 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宋・庄周《庄子・田子方》:“公使人视之,则解衣般礴,蠃。君曰:‘可矣,是真画者也。’” 
- 优孟衣冠- 成语解释:春秋时楚国艺人优孟善于滑稽讽谏;楚国宰相孙叔敖死后;他的儿子很穷;优孟穿着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;模仿孙叔敖的神态动作;楚庄王终于感悟;封赠了叔敖之子。后指登场演戏;也指假扮成古人或模仿别人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郑仲夔《耳新・立言》:“夫优孟衣冠,徒刻画于形似,终逊真神耳。” 
- 糖衣炮弹- 成语解释:用糖衣裹着的炮弹。比喻反动派用腐蚀、拉拢、诱惑等手段向无产阶级进攻或进行颠覆活动。 - 成语出处:陈登科《风雷》第一部第49章:“不要中了敌人的糖衣炮弹,被人家拉过去。” 
- 绿衣使者- 成语解释:原指鹦鹉,近代称邮递员。 - 成语出处:五代 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・鹦鹉告事》:“其时仆妾辈并无所觉,惟有鹦鹉一只在堂前架上。……封鹦鹉为‘绿衣使者’。” 
- 和衣而卧- 成语解释:和:连着;卧:躺下。 
 穿着衣服躺下睡觉。- 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8回:“老程师爷是喝得当面退席,和衣而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