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359个)

  • 怒马

    xiān yī nù mǎ

    成语解释:美服壮马。谓服饰豪奢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沈德符《野获编・刑部・冤狱》:“群盗得志,弥横恣为推埋,鲜衣怒马,以游侠为称,其魁名朱国臣者,初亦宰夫也。”

  • 对泣

    niú yī duì qì

    成语解释:睡在牛衣里,相对哭泣。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汉书・王章传》:“初,章为渚生学长安,独与妻居。章疾病,无被,卧牛衣中;与妻决,涕泣。”

  • 旰食

    xiāo yī gàn shí

    成语解释:天不亮就穿衣起来;很晚了才吃饭。原形容帝王勤于政事;后泛指勤奋刻苦;从早到晚不懈怠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陆贽《兴元论解姜公辅状》:“乃是陛下握发吐哺之日,宵衣旰食之辰。”

  • 无缝

    tiān yī wú fèng

    成语解释:天上神仙的衣服没有缝儿。比喻事物完善周密;找不出什么毛病。

    成语出处:五代 前蜀 牛峤《灵怪录・郭翰》:“天衣本非针线为也。”

  • 沐猴

    mù hóu yī guàn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沐猴而冠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十探子》第二折:“你这等人,乃沐猴衣冠之辈,马牛襟裾之材。”

  • 粝食

    cū yī lì shí

    成语解释:粗:粗劣;衣:衣服;粝:差的;食:事物。
    形容生活清苦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李翱《左仆射傅公碑》:“夫人粗衣粝食,与兵士妻女均好恶,用助公事。”

  • 粝食

    bù yī lì shí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布衣蔬食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房鲁《上节度使书》:“其愧非愧,布衣粝食,僮饥蹇驴也,所以愧者,彼何人也,予何人也。”

  • 少食

    quē yī shǎo shí

    成语解释:衣食不足。指贫穷。亦作“缺食无衣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李贽《焚书・复李渐老书》:“即此衣食之赐,既深以为喜,则缺衣少食之烦恼不言而知也。”

  • 乘肥

    chéng féi yì qīng

    成语解释:肥:肥壮的马。
    衣:穿。
    轻:轻暖的裘衣。
    驾驭肥壮的马,穿着贵重的衣服。形容生活奢侈豪华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雍也》:“赤之适齐也,乘肥马,衣轻裘。”《三国志・魏书・王粲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氏春秋》:“钟会,名公子,以才能贵幸,乘肥衣轻,宾从如云。”

  • 足食

    fēng yī zú shí

    成语解释:穿的吃的都很充足富裕。形容生活富足。

    成语出处:五代 齐已《病中勉送小师往清凉山礼大圣》诗:“丰衣足食处莫住,圣迹灵踪好遍寻。”

  • 腰金

    yāo jīn yī zǐ

    成语解释:腰中挂着金印,身上穿着紫袍。指做了大官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》卷二十二:“何不在此处用了些?博得个腰金衣紫,也是人生一世,草生一秋。”

  • 苍狗

    bái yī cāng gǒu

    成语解释:苍:苍白。
    浮云像白衣,瞬间变得像苍狗。比喻世事变化无常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杜甫《可叹诗》:“天上浮云如白衣,斯须改变如苍狗。”

  • 恶食

    è yī è shí

    成语解释:恶:粗劣的。
    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里仁》:“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,未足与议也。”

  • 足食

    zú yī zú shí

    成语解释:衣食丰足。指生活富裕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敦煌变文集・丑女缘起》:“我佛当日为救门徒六道轮回,犹如舟船,般运众生,达于彼岸。此时总得见佛,今世足衣足食。”

  • 百随

    bǎi yī bǎi suí

    成语解释:什么都依从。形容一切都顺从别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十三卷:“做爷娘的百依百顺,没一事违拗了他。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