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在中间的成语(共106个)
暴内陵外
成语解释:暴:残害;陵:同“凌”,侵犯,凌侮。
对内残害百姓,对外欺压弱小。成语出处:《周礼・夏官・司马上》:“贼贤害民,则伐之,暴内陵外,则坛之。”
四海之内皆兄弟
成语解释: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。“四海”指天下,全国。表示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样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:“君子敬而无失,与人恭而有礼,四海之内皆兄弟也!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。”
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
成语解释:四海之内有知己朋友,即使远在天边,也感觉象邻居一样近。
成语出处:唐・王勃《杜少府之任蜀洲》:“与君离别意,同是宦游人;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。无为在歧路,儿女共沾巾。”
色厉内荏
成语解释:色:神色;历:历害;内:内心。
荏:软弱;怯懦。
形容外表严厉强硬;内心怯懦软弱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阳货》:“色厉而内荏,譬诸小人,其犹穿窬之盗也与?”
十步之内,自有芳草
成语解释:芳草:香草,比喻美德。
比喻处处都有人才。成语出处:唐・魏征《隋书・炀帝纪》:“方今宇宙平一,文轨攸同,十步之内,必有芳草,四海之中,岂天奇秀!”
眼内无珠
成语解释:比喻不识货或看不出好坏。
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32卷:“妾椟中有玉,恨郎眼内无珠。”
五内如焚
成语解释:焚:烧。
五脏都像着了火一样。形容极度的忧愁和悲伤。成语出处: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57回:“而且年来多病,日见衰颓,每念主上,不觉五内如焚。”
五内俱崩
成语解释:伤心得连内脏都破碎了。形容极度哀痛。
成语出处:清・黄宗羲《书钱美恭寻亲事》:“美闻此言,五内崩裂。”
直内方外
成语解释:形容内心正直、做事方正。
成语出处:《周易・坤》:“君子敬以直内,义以方外。”
饮冰内热
成语解释:形容十分惶恐焦灼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人间世》:“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,我其内热与?”
外宽内深
成语解释:谓外貌宽厚而实则城府很深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“弘为人意忌,外宽内深。诸尝与弘有卻者,虽详与善,阴报其祸。”
外方内圆
成语解释:谓外表正直,内心圆滑。
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・致恽传》:“案延资性贪邪,外方内员(圆),朋党奸,罔上害人。”
外宽内忌
成语解释:谓外表上看似宽宏,内心却多忌刻。
成语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杨戏传》:“维外宽内忌,意不能堪。军还,有司承旨奏戏,免为庶人。”
外巧内嫉
成语解释:外貌乖巧,内心刻忌。犹言口蜜腹剑。
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翟义传》:“兄宣静言令色,外巧内嫉之心。”
外刚内柔
成语解释:外表刚强而内在柔弱。同“内柔外刚”。
成语出处:宋・吴曾《能改斋漫录・议论》:“兵戈既起,将帅擅权,武吏功臣,过求姑息。边蕃远郡,得以骄矜,外刚内柔,上陵下替,此为屈辱又非多乎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