君在中间的成语(共123个)
谦谦君子
成语解释: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。
成语出处:《周易・谦》:“谦谦君子,卑以自牧也。”
以小人之心,度君子之腹
成语解释: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测品行高尚的人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昭公二十八年》:“愿以小人之腹,为君子之心。”
先小人后君子
成语解释:先不讲客气,说明条件,按章办事,然后再讲礼貌。
成语出处:清・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49回:“凡事先小人后君子好,先君子后小人就不好了。”
将在外,君命有所不受
成语解释:将:将领;受:接受。
将领远征在外可以相机作战,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齐・孙武《孙子兵法・变篇》:“城有所不攻,地有所不争,君命有所不受。”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03回:“岂不闻:‘将在外,君命有所不受。’”
将在军,君命有所不受
成语解释:将:将领;受:接受。
将领远征在外可以相机作战,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臣既已受命为将,将在军,君命有所不受。”
恨小非君子,无毒不丈夫
成语解释:君子:有才德的人;丈夫:有志气、有作为的男子。
对仇敌要痛恨,打击要坚决彻底。指坏人心狠手辣。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谢金吾》第三折:“恨小非君子,无毒不丈夫。叵奈杨景无礼。”
忠臣不事二君,烈女不更二夫
成语解释:事:侍奉,服侍。
忠义之臣,不奉事两个朝代的君主;贞节的妇女,不再嫁第二个丈夫。指忠诚不二。成语出处:清・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49回:“忠臣不事二君,烈女不更二夫。我为隋臣,不能匡救君恶,致被逆贼所弑,不能报仇,而事别主,何面目立于世乎?”
忠臣不事二君,贞女不更二夫
成语解释:事:侍奉,服侍。
忠义之臣,不奉事两个朝代的君主;贞节的妇女,不再嫁第二个丈夫。指忠诚不二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田单列传》:“忠臣不事二君,贞女不更二夫。齐王不听吾谏,故退而耕子野。”
梁上君子
成语解释:梁:房梁。
躲在房梁上的君子。原指窃贼。后比喻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、脱离实际的人。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陈寔传》:“寔阴见,乃起自整拂,呼命子孙,正色训之曰:‘夫人不可以不自勉。不善之人未必本恶,习以性成,遂至于此。梁上君子者是矣!’”
仁人君子
成语解释:仁:仁爱。
旧称好心肠的正派人。亦用作反语讽刺伪君子。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刑法志》:“刑之则止,而加之斩戮,戮过其罪,死不可生,纵虐于此,岁以巨计,此乃仁人君子所不忍闻,而况行之政乎?”
正人君子
成语解释:旧时指正直;有道德的人物。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。
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张宿传》:“宿怨执政不与已,乃日肆谗甚,与皇甫镈相附离,多中伤正人君子。”
清君侧
成语解释:指清除君主身旁的亲信、坏人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公羊高《公羊传・定公十三年》:“此逐君侧之恶人。”唐・李商隐《有感》诗:“古有清君侧,今非乏老成。”《新唐书・仇士良传》:“如奸臣难制,誓以死清君侧。”
欺君之罪
成语解释:欺骗君主的罪行。
成语出处:明・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二回:“且煌煌天语,谁敢有违,以自取欺君之罪。”
贤人君子
成语解释:指有才有德的人。
成语出处:唐・陈子昂《明必得贤科》:“凡贤人君子,未尝不思效用,但无其类获进,所以湮没于时。”
干君何事
成语解释:干:关涉;君:你的尊称。
跟你有什么关系?指人爱管闲事。成语出处:唐・杜牧《齐安郡中偶题》:“自滴阶前大梧叶,干君何事动哀吟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