君在中间的成语(共123个)
- 岂弟君子- 成语解释:和乐平易而厚道的人。 -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小雅・青蝇》:“岂弟君子,无信谗言。” 
- 淑人君子- 成语解释:淑:温和善良。 
 君子:古代指地位高,品格高尚的人。
 指贤惠善良,正直公正、品格高尚的人。-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曹风・鸤鸠》:“淑人君子,其仪一兮。” 
- 二三君子- 成语解释:犹二三子。 -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主晋祀者,非君而谁,天实置之,而二三子以为己力,不亦诬乎。”《汉书・楚元王传》:“故下明诏,试《左氏》可立不,遣近臣奉指衔命,将以辅弱扶微,与二三君子比意同力,冀得废遗。” 
- 文君司马- 成语解释:后指相爱的情人或夫妻。 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司马相如列传》载: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,在宴席上以琴音挑动临邛富商卓王孙寡居的女儿卓文君;文君夜奔相如,与之结为夫妇。卓王孙不认这门亲事,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开了个酒馆,文君当炉卖酒,相如穿着犊鼻裤与奴仆一道洗器皿,卓王孙感到耻 
- 仁义君子- 成语解释:原指好心肠的正派人,后泛指能热心帮助别人的人。 -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刑法志》:“戮过其罪,死不可生,纵虐于此,岁以巨计,此乃仁义君子所不忍闻,而况行之于政乎?” 
- 多识君子- 成语解释:指知识广博的人。 - 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褚遂良传》:人之立身,不可以无学,遂良所谓多识君子哉。 
- 圣君贤相- 成语解释:圣明的君主与贤良的辅佐大臣。有君臣相契意。相,辅弼之臣,后专指宰相。 - 成语出处:《荀子・富国》:“若夫兼而覆之,兼而爱之,兼而制之,岁虽凶败水旱,使百姓无冻馁之患,则是圣君贤相之事也。” 
- 忠君爱国- 成语解释:对君主忠贞,对国家挚爱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44回:“此人虽则商贾之流,倒也有些忠君爱国之心、排患解纷之略。” 
- 大人君子- 成语解释:大人:古代尊称;君子:指品行好的人。 
 指才德兼备的人。- 成语出处:清・王夫之《读通鉴论・唐中宗》:“庸人视之,如推车于太行之险,大人君子视之,一苇可杭之浅者也。” 
- 读书君子- 成语解释:旧时称有志操有学问的人。 
- 非君莫属- 成语解释:君:你,表示尊敬对方;莫:没有谁;属:归属,引申为占用。 
 俇了您没有谁可以占有的。也指只有您来承担此事才能成功。
- 鞠躬君子- 成语解释:谓谨敬尽职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