闻在中间的成语(共235个)
听而无闻,视而无见
成语解释:视:看。
指不注意,不重视,睁着眼却没看见。也指不理睬,看见了当作没看见,听到了当作没听见。成语出处:《鹖冠子・度万八》:“知无道,上乱天文,下灭地理,中绝人和,治渐终始,故听而无闻,视而无见,白昼而暗,有义而失谥。”
举世闻名
成语解释:举:全。
全世界都听到名声。形容知名度很高。成语出处: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・卷七・杂艺》:“王逸少风流才士,萧散名人。举世但知其书,翻以能自蔽也。”
耳闻目见
成语解释: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。
成语出处: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・归心》:“夫信谤之征,有如影响;耳闻目见,其事已多,或乃精诚不深,业缘未感,时傥差阑,终当或报耳。”
耳闻眼见
成语解释: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。
成语出处:唐・元稹《连昌宫词》:“翁言野父何分别,耳闻眼见为君说。”
厌闻饫听
成语解释:谓充分听取。
成语出处:宋・曾巩《送江任序》:“既已得其所处之乐,而厌闻饫听其人民之事,而江君又有聪明敏急之材。”
耳闻目睹
成语解释:闻;听见;睹:看见。
亲耳听见亲眼看到。成语出处:鲁迅《呐喊・一件小事》:“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,算起来也很不少。”
耳闻目击
成语解释:击:接触。
亲自听说,亲眼看见。成语出处:宋・刘克庄《后村全集・回刘汀州书》:“仆不佞,于世之杰士仁人,……皆耳闻目击,一旦因贤嗣显扬之请,遂得附名骥尾,以诏不朽,岂非幸欤!”
博闻强记
成语解释:闻:见闻。
形容知识丰富,记忆力强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韩婴《韩诗外传》第八卷:“人众兵强而守之以畏者胜,聪明睿智而守之以愚者哲,博闻强记而守之以浅者不隘。”
朝闻夕改
成语解释:早晨闻过,晚上即改正。形容改正错误之迅速。
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周处传》:“古人贵朝闻夕改。君前涂尚可,且患志之不立,何忧名之不彰?”
耳闻目染
成语解释:染:沾染。
耳朵经常听到,眼睛经常看到,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。成语出处:丛维熙《北国草》第一章:“由于他小时候在巴黎耳闻目染的结果,爱情比同龄的年轻人要早醒得多。”
声闻过情
成语解释:名声超过实际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离娄下》:“故声闻过情,君子耻之。”
言者无罪,闻者足戒
成语解释: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,即使提得不正确,也是无罪的。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,也值得引以为戒。
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大序》:“言之者无罪,闻之者足以戒。”
逸闻轶事
成语解释: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兴趣的传闻和故事。
成语出处:《四库全书总目・地理三・武林旧事》:“此十卷本,乃从毛氏汲古阁元版传钞,首尾完具,其间逸闻轶事,皆可以备考稽。”
喜闻乐见
成语解释:闻:听。
喜欢听;乐意看。形容适合人们兴趣;很受欢迎。成语出处:明・王守仁《王文成公全书》:“仆诚喜闻而乐道,自顾何德以承之。”
遗闻轶事
成语解释:散失;遗传的事迹。多指未经史书记载的事迹。
成语出处:宋・周密《武林旧事》:“此十卷之本,乃从毛氏汲古阁之版传抄。首尾完其,其间遗闻轶事,皆可备考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