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在中间的成语(共296个)
- 见利思义- 成语解释:见到有利可图的事就想到道义。形容人无贪欲;廉洁自守。 -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宪问》:“见利思义,见危授命,久要不忘平生之言,亦可以为成人矣。” 
- 居利思义- 成语解释:指临财不苟得。 -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昭公二十八年》:“居利思义,在约思纯,有守心而无淫行。” 
- 秣马利兵- 成语解释:秣:喂;利:锋利。 
 磨好兵器,喂饱战马。形容准备战斗。-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成公十六年》:“搜乘补卒,秣马利兵,修陈固列。” 
- 辩口利舌- 成语解释:指能言善辩,伶牙利嘴。 - 成语出处:汉・王充《论衡・物势》:“亦或辩口利舌,辞喻横出为胜。” 
- 辩口利辞- 成语解释:辩口:口才好,善于辩论。 
 指能言善辩,伶牙俐齿。- 成语出处:汉・班昭《女诫》:“妇言,不必辩口利辞也。” 
- 富贵利达- 成语解释:犹言功名利禄。 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离娄下》:“由君子观之,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,其妻妾不羞也,而相泣者,几希矣。” 
- 乘利席胜- 成语解释:凭借着胜利的形势。 - 成语出处:《汉书・蒯通传》:“楚人起彭城转斗逐北,至荥阳乘利席胜,威震天下。”颜师古注:“席,因也,若人之在席上。” 
- 厚生利用- 成语解释:谓富裕民生物尽其用。语出《书·大禹谟》:“正德,利用,厚生,惟和。 
 ”蔡沉集传:“利用者,工作什器,商通货财之类,所以利民之用也。
 厚生者,衣帛食肉,不饥不寒之类,所以厚民之生也。”。- 成语出处:语出《书・大禹谟》:“正德,利用,厚生,惟和。”蔡沈集传:“利用者,工作什器,商通货财之类,所以利民之用也。厚生者,衣帛食肉,不饥不寒之类,所以厚民之生也。” 
- 进利除害- 成语解释:犹言兴利除害。 - 成语出处:战国・韩・韩非《韩非子・难势》:“夫欲追速致远,不知任王良;欲进利除害,不知任贤能,此则不知类之患也。” 
- 仁言利博- 成语解释:博:多,广。 
 指有仁德的人说一句话,别人就能得到很大的好处。-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昭公三年》:“仁人之言,其利博哉!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。” 
- 乡利倍义- 成语解释:趋向私利,违背正义。乡,通“向”。倍,通“背”。 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淮阴侯列传》:“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,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,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,吾岂可乡利倍义乎!” 
- 干净利索- 成语解释:快速彻底,不拖泥带水。 - 成语出处: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二部:“青布棉袍子上罩一件蓝布大褂,干净利索,标致好看。” 
- 贪利忘义- 成语解释:贪求财利,忘却道义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・姚滴珠避羞惹羞》:“我是此间良人家女儿,在姜秀才家为妾,大娘不容。后来连秀才贪利忘义,竟把来卖与这郑妈妈家了。” 
- 薄利多销- 成语解释:单个产品或商品赢利少,靠售出数量很大赚钱。 - 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论十大关系》:“采取薄利多销、稳定物价或适当降价的政策,在向缺粮区农民供应粮食方面,一般略有补贴。” 
- 干脆利索- 成语解释:同“干脆利落”。 - 成语出处:莫应丰《将军吟》第24章:“‘回去,回去!’政委朝门外把手一挥,干脆利索地答复了他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