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296个)

  • zì lì lì tā

    成语解释:自利:以利己为主的修养;利他:以利他人为目的的行为。
    佛教自称修身的最终目的,是完成自他二利,人人成佛。借指对己对人都有好处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佛遗教经・众生得度》:“自利利他,法皆具足。”

  • 工欲善其事,必先其器

    gōng yù shàn qí shì , bì xiān lì qí qì

    成语解释:要做好工作,先要使工具锋利。比喻要做好一件事,准备工作非常重要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卫灵公》: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居是邦也,事其大夫之贤者,友其士之仁者。”

  • 忘义

    jiàn lì wàng yì

    成语解释: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。形容人贪财自私。

    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樊郦滕灌靳周传》:“当孝文时,天下以郦寄为卖友。夫卖友者,谓见利而忘义也。”

  • 成败

    chéng bài lì dùn

    成语解释:利:锋利;顺利;钝:不锋利;不顺利。
    指事业的成功或失败;顺利或挫折。泛指处事的各种情况和结果。也作“成败得失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三国・蜀 诸葛亮《后出师表》:“臣鞠躬尽力,死而后已,至于成败利钝,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。”

  • 不知

    bù zhī lì hài

    成语解释:不知什么为利,什么为害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宋・庄周《庄子・齐物论》:“子不知利害,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?”

  • 晓以

    xiǎo yǐ lì hài

    成语解释:晓:使人知道。
    把事情的利害关系给人讲清楚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北齐书・薛修义传》:“遂轻诣垒下,晓以利害。”

  • 损己

    sǔn jǐ lì wù

    成语解释:损:贬损;物:自己以外的人。
    克制自己,利于别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周书・孝义传序》:“则温枕扇席,无替于晨昏;损己利物,有助于名教。”

  • 益国

    yì guó lì mín

    成语解释:对国家、对人民都有利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周书・文帝纪下》:“参考变通,可以益国利民便时适治者,为二十四新制。”

  • 杀一

    shā yī lì bǎi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杀一砺百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周书・苏绰传》:“若有深奸巨猾,伤化败俗,悖乱人伦,不忠不孝,故为背道者,杀一利百,以清王化,重刑可也。”

  • 是营

    wéi lì shì yíng

    成语解释:指惟利是视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金史・阿离方传》:“卿宗室旧人,乃纵肆败法,惟利是营,朕甚恶之。”

  • 坚甲

    jiān jiǎ lì bīng

    成语解释:坚甲:坚固的铠甲;兵:兵器。
    坚固的盔甲;锐利的兵器。也指装备精良的部队。

    成语出处:墨翟《墨子・非攻下》:“于此为坚甲利兵,以往攻伐无无罪之国。”

  • 盛衰

    shèng shuāi lì hài

    成语解释:兴盛、衰落、利益、损害,指世间人事发展的各种情况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郑・列御寇《列子・仲尼》:“盛衰利害不能易,哀乐不能移。”

  • 除害

    xīng lì chú hài

    成语解释:兴办有利的事情,除去有害的事情。亦作“兴利除弊”、“除害兴利”、“兴利剔弊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管子・君臣下》:“为民兴利除害,正民之德。”

  • 除弊

    xīng lì chú bì

    成语解释:兴办有利的事情;消除有害的事情。兴:兴办;创办;弊:弊端;害处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:“举先王之政,以兴利除弊,不为生事;为天下理财,不为征利。”

  • 双收

    míng lì shuāng shōu

    成语解释:既得名声,又获利益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4回:“但愿吾兄从此一帆风顺,升官发财,各式事情都在此中生发,真是名利双收,再好没有。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