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在中间的成语(共695个)
拭目以俟
成语解释:见“拭目以待”。
成语出处:宋・杨万里《答普州李知府》:“伏惟财幸笔櫜之除,方且拭目以俟。”
不以为然
成语解释:然:对;不错。
不认为是对的。表示不同意。有轻视的意思。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再乞罢详定役法状》:“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,只当招募,不当定差,执政不以为然。”
一以当百
成语解释:一人抵过百人。极言勇猛。
成语出处:清・李渔《比目鱼》第十四回:“楚玉也自领全军杀将前去。及至两不相对,真个人强马壮,一以当百。杀得那些山贼,抱头而窜。”
如愿以偿
成语解释:按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。指愿望实现。
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46回:“在抚台面前说了许多好话,后来也祥甫竟如愿以偿,补授临清州缺。”
好整以暇
成语解释:整:严整;暇:不急迫。
形容既严整,又从容。也指事情虽多,仍旧从容不迫。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・成公十六年》:“日臣之使于楚也,子重问晋国之勇。臣对曰:‘好以众整。’曰:‘又何如?’臣对曰:‘好以暇。’”
聊以自慰
成语解释:聊:姑且;自慰:自我安慰。
姑且用以作自我安慰。成语出处:汉・张衡《鸿赋序》:“余五十之年,忽焉已至,永言身事,慨然其多绪,乃为之赋,聊以自慰。”
道路以目
成语解释:人们在路上相遇;只是相互看看;心里有怒怨;可什么话也不敢说。形容反动统治暴虐;社会上没有言论自由。
成语出处:《国语・周语上》:“王怒,得卫巫,使监谤者,以告,则杀之。国人莫敢言,道路以目。”
难以置信
成语解释:不容易相信。
成语出处:马克・吐温《竞选州长》:“当真把我的名字牵连到这个不名誉的嫌疑上面,一时实在令人难以置信。”
全力以赴
成语解释:赴法;前往。把全部力量都投进去。
成语出处:清・赵翼《二十二史札记》:“故凡可以得名者,必全力以赴,好为苟难,遂成风俗。”
聊以塞责
成语解释:聊:姑且;塞:搪塞;应付。
姑且用以搪塞、应付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。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我素乏捷才,且不长于吟咏,姐妹辈素所深知;今夜聊以塞责,不负斯景而已。”
不以为意
成语解释:不把它放在心上。表示对人、对事抱轻视态度。
成语出处:北魏 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・秦太上君寺》:“临淄官徒有在京邑,闻怀砖慕势,咸共耻之,唯崔孝忠一人不以为意。”
自以为是
成语解释:自己总认为自己是对的。形容主观、不虚心。(为:认为;是:对;正确)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下》:“众皆悦之,自以为是。”
信以为真
成语解释:把假的当作真的。信:相信。
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只因他平日冒称是宰相房玄龄之后,在人前夸炫家世,同僚中不知他的来历,信以为真,把他十分敬重。”
自以为得计
成语解释:得计:计谋得逞。
自以为计谋很对很好了(含贬义)。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:“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,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,闻子厚之风,亦可以少愧矣。”
宽以待人
成语解释:宽:宽容。
以宽宏大度的态度来对待别人。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六十回:“某素知刘备宽以待人,柔能克刚,英雄莫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