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在中间的成语(共695个)
不以规矩,不能成方圆
成语解释: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离娄上》:“离娄之明,公输子之巧,不以规矩,不能成方圆。”
千里之路,不可直以绳
成语解释:千里长的路,不能够要求它像绳子一样直。形容人和事物各有不同,有优点也有缺点,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。
成语出处:《管子・宙合》:千里之路,不可直以绳;万家之都,不可干以准。言大人之行,不必以先,帝常义立之谓资。
言之者无罪,闻之者足以戒
成语解释:言者:说话的人;闻者:听话的人;足:足以,值得;戒:警惕。
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,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。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大序》:“言之者无罪,闻之者足以戒。”
以能问于不能,以多问于寡
成语解释:指有才干、学识丰富的人虚怀若谷敢于向没才干、学识少的人请教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泰伯》:“以能问于不能,以多问于寡,有若无,实若虚,犯而不校,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。”
只知其然,而不知其所以然
成语解释:然:这样。
只知道是这样,却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。形容只了解表面现象,不了解事物的本质或事情的根底。成语出处:《庄子•秋水》:“今予动吾天机,而不知其所以然。”南朝·梁·刘孝标《辩命论》:“自然者,物见其然,不知所以然;同焉皆得,不知所以得。”
即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
成语解释:就用那个人对付别人的办法返回来对付那个人自己。
成语出处:宋・朱熹《中庸集注》第十三章:“故君子之治人也,即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。”
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
成语解释:勿:不要;为:做。
不要以为是微小的坏事就可以做,不要以为是不大的好事就不去做。成语出处:《诸葛亮集》:“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。惟贤惟德,能服于人。”
夜以继日
成语解释:以:用;拿;继:继续连接。
用晚上的时间接上白天。形容日夜不停地工作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离娄下》:“仰而思之,夜以继日。”
日以继夜
成语解释:晚上连着白天。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。
成语出处:《国语・吴语》:“孤日夜相继,匍匐就君。”
持之以恒
成语解释:持:保持;坚持;之:代词;指所要坚持的东西;恒:长久;指恒心。
有恒心地坚持下去。也作“持之以久”。成语出处:宋・楼钥《攻愧集・雷两应诏封事》:“凡应天下之事,一切行之以诚,持之以久。”
善以为宝
成语解释:善:善良。
把美德当作珍宝。成语出处:《礼记・大学》:楚国无以为宝,惟善以为宝。
梦寐以求
成语解释:寐:睡着。
睡觉做梦时都在追求。形容期望或追求的迫切。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周南・关雎》:“窈窕淑女,寤寐求之,求之不得,寤寐思服。”
坐以待旦
成语解释:旦:天亮。
坐着等待天亮。比喻勤勉。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太甲上》:“先王昧爽丕显,坐以待旦,旁求俊彦。”
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
成语解释:一点点小火星可以烧掉大片原野。比喻开始时微小,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。
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盘庚上》:“若火之燎于原,不可向迩。”张鸿《续孽海花》第57回:“你不轻视了。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,不晓得怎么结局呢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