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的成语(共230个)
月儿弯弯照九州,几家欢乐几家愁
成语解释:九州:指全中国。
月亮普照全中国,而人间苦乐不同,少数人过着吃喝玩乐奢侈豪华的生活,好多人却过着饥寒交迫的苦日子。成语出处:《京本通俗小说・冯玉梅团圆》:“月儿弯弯照九州,几家欢乐几家愁?几家夫妻同罗帐,几家飘散在他州?”
乐善好施
成语解释:乐、好:喜欢;愿意;善:做好事;施:施舍。
乐意做好事;喜欢施舍。形容慷慨解囊;乐于助人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乐书论》:“闻徵音,使人乐善而好施;闻羽音,使人整齐而好礼。”
喜怒哀乐
成语解释:形容人感情上几种不同的表现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中庸》:“故君子慎其独也,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,发而皆中节谓之和。”
乐极生悲
成语解释:极:到极点。
欢乐到极点就会生出悲伤之事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安《淮南子・道应训》:“夫物盛而衰,乐极则悲。”
乐极则悲
成语解释:欢乐到了极点,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滑稽列传》:“酒极则乱,乐极则悲,万事尽然,言不可极,极之而衰。”
乐天知命
成语解释:天:天命;天的意志;命:命运。
以听任命运的安排为快乐;并安于自己的处境。这是古代宿命论的思想。成语出处:《周易・系辞上》:“乐天知命,故不忧。”
乐此不疲
成语解释:乐:喜爱;爱好;疲:疲倦。
乐于做某事;沉浸其中;不觉疲倦。形容对某种事物特别感兴趣。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光武帝纪下》:“我自乐此,不为疲也。”
乐而忘返
成语解释:返:回还。
快乐得忘了回去。形容沉迷于某种场合;舍不得离开。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符坚载记上》:“坚尝如邺,狩于西山,旬余,乐而忘返。”
乐祸幸灾
成语解释:犹言幸灾乐祸。谓以别人的灾祸为乐。
成语出处:南朝・梁・沈约《宋书・沈攸之传》:“而攸之始奉国讳,喜见于容,普天同哀,己以为庆。此其乐祸幸灾,大逆之罪一也。”
苦乐不均
成语解释:均:平均。
同样的人享受的待遇却不相同。形容待遇不相等。成语出处:《魏书・太武五王列传》:“苦乐不均,羊少狼多,复有蚕食,此之为弊久矣。”
知足常乐
成语解释:知道满足;就总是快乐。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、地位等。
成语出处: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:“祸莫大于不知足,咎莫大于欲得,故知足之足常足矣。
乐嗟苦咄
成语解释:高兴时招唤,不高兴时责骂。形容对人态度恶劣。
成语出处:《鹖冠子・博选》:“凭几据杖指麾而使则厮役者至,乐嗟苦咄则徒隶之人至矣。”
乐不可言
成语解释:快乐得无法用言语形容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楚 屈原《楚辞・大招》:“魂兮归徕!乐不可言只。”
幸灾乐祸
成语解释:指人缺乏善意;在别人遇到灾祸时感到高兴。幸:高兴;乐:欢喜。
成语出处:北朝・齐・颜之推《颜氏家训・诫兵》:“若居承平之世,睥睨宫阃,幸灾乐祸,首为逆乱。”
天伦之乐
成语解释:家人欢聚一堂;亲密友爱的乐趣。天伦:指父子、兄弟、夫妻等亲属关系。
成语出处:唐・李白《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》:“会桃李之芳园,序天伦之乐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