摇的成语(共112个)
大摇大摆
成语解释:走路时身子摇摆;乱晃。形容举动无所顾忌;扬扬自得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: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五回:“次日早晨,大摇大摆出堂,将回子发落了。”
拔地摇山
成语解释:翻动大地,摇撼山岳。形容声势极大。
成语出处:明・郭勋《英烈传》第49回:“乌龙镇上驻不得赤龙舟,搅得翻江震海;大全港中做不得周全事,空教拔地摇山。”
风雨飘摇
成语解释:在风雨里飘浮摇荡。比喻动荡不稳或岌岌可危。
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豳风・鸱鸮》:“予室翘翘,风雨所漂摇。”
地动山摇
成语解释:大地高山剧烈的摇动。形容地震;也形容洪亮的声音和剧烈的动作所产生的巨大影响。
成语出处:宋・欧阳修《论修河第一状》:“臣恐地动山摇,灾祸自此而始。”
山摇地动
成语解释:山和地都在动摇。形容声势或力量的巨大。
成语出处:《宋书・五行志五》:“大明六年七月甲申,地震,有声自河北来,鲁郡山摇地动。”
扶摇直上
成语解释:扶摇:迅猛盘旋而上的旋风。
乘着大旋风之势一直上升。比喻事物迅速地直线上升。有时也比喻官职提升得很快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逍遥游》:“鹏之徙于南冥,水击三千里,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。”
摇摇欲坠
成语解释:摇摇:摇晃;动摇不稳的样子;欲:将要;坠:掉下来。
摇摇晃晃;即将掉下来。形容很不稳定;就要掉下来;或比喻就要垮台或崩溃。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04回:“众视之,见其色昏暗,摇摇欲坠。”
摇身一变
成语解释:摇晃一下身子;就改变了身份。形容变化得快。旧小说中指有神通的人用法术使自己变成别的形体。
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二回:“悟空捻着诀,念动咒语,摇身一变,就变做一科(棵)松树。”
招摇撞骗
成语解释:招摇:故意炫耀自己;撞骗:到处找机会行骗。
假借名义;到处炫耀自己;进行诈骗。也作“撞骗招摇”。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那些家人在外招摇撞骗,欺凌属员,已经把好名声都弄坏了。”
神摇意夺
成语解释:神:精神;意:心意;摇、夺:形容不能自持。
神情为某件事物所吸引,不能自持。成语出处:清・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・画壁》:“朱注目久,不觉神摇意夺,恍然凝思,身忽飘飘,如驾云雾。”
风举云摇
成语解释:凭借风云飞腾而上。亦比喻飞黄腾达。
成语出处:汉・班固《西都赋》:“遂乃风举云摇,浮游溥览。”唐・王勃《九成宫颂》:“风举云摇,历神都而一憩。”
倾摇懈弛
成语解释:心绪不宁,精神懈怠。
成语出处:宋・曾巩《送李材叔知柳州序》:“倾摇懈弛无忧且勤之心。”
招摇过市
成语解释:大摇大摆地走过大街。比喻故意在人多热闹的地方显示声势;惹人注意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孔子世家》:“居卫月余,灵公与夫人同车,宦者雍渠参乘,出,使孔子为次乘,招摇市过之。”
摇头摆尾
成语解释:①摇动着脑袋;摆动着尾巴。形容悠然自得的样子。②摇晃着脑袋;摆动着身体。形容轻狂得意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:宋・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:“临济门下有个赤梢鲤鱼,摇头摆尾,向南方去。”
目眩神摇
成语解释:眼花缭乱,心神摇荡。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。
成语出处:明・郭勋《英烈传》第40回:“今来宝刹,得睹人间未见之珍,天下罕有之物,令人目眩神摇,不知身在何世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