摇的成语(共112个)
- 摇嘴掉舌- 成语解释:犹摇唇鼓舌。 - 成语出处:金・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第二卷:“得莺莺后便退干戈,不得后目前生祸。不共你摇嘴掉舌,不共你斗争斗合。” 
- 摇席破坐- 成语解释:见“摇席破座”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32回:“且教他孝顺席尊众亲两套词儿着,你这狗才就这等摇席破坐的。” 
- 摇席破座- 成语解释:谓在饮宴中中途离席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69回:“哥哥,你不达理!这般御酒不吃,摇席破座的,且去看甚么哩?” 
- 东摇西摆- 成语解释:形容走路不稳。比喻容易动摇、不坚定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48回:“只见那边妖妇妖尼,笑吟吟的将拂子东摇西摆。” 
- 一步三摇- 成语解释:指人走路摇晃或者悠闲自得的样子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无名氏《刘公案》第29回:“嘱咐家丁看门户,他这才一步三摇来到大门。” 
- 整瓶不摇半瓶摇- 成语解释:比喻真正有学问的人很谦虚,知识浅薄的人才自以为了不起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二十三回:刚才俺同那些生童讲话,倒不见他有甚通文,谁知酒保倒通起文来,真是‘整瓶不摇半瓶摇’! 
- 左右摇摆- 成语解释:左右来回游移。比喻思想观点等游移不定。 - 成语出处:《毛泽东选集》第三卷《附录: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》:“由于各种情况的变化而产生的左右摇摆、好走极端、华而不实、投机取巧……” 
- 心旌摇曳- 成语解释:旌:旗子;摇曳:摆动。 
 指心神不安,就象旌旗随风飘荡不定。形容情思起伏,不能自持。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苏秦列传》:“心摇摇如县旌,而无所终薄。” 
- 摇唇鼓吻- 成语解释:耍嘴皮,嚼舌头。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。 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盗跖》:多辞缪说,不耕而食,不织而衣,摇唇鼓舌,擅生是非,以迷天下之主。 
- 摇尾涂中- 成语解释:比喻自由自在地生活。曳尾,犹摇尾。 - 成语出处:战国时,楚王派大夫去请庄子做官,庄子对楚大夫说:听说楚国有神龟,死去已三千年,现在把它用匣子装起来藏在庙堂之上。你看此龟是留下骨头让人珍藏好呢,还是活着曳尾于泥涂中好?大夫说:当然是活着曳尾于涂中好。庄子说:那末我将曳尾于涂中。见 
- 摇首顿足- 成语解释:摇着头,跺着脚。非常懊恼或惋惜的神态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5回:“摇首顿足曰:‘此人见识胜吾十倍,今不除之,必为我国之祸!” 
- 摇摇欲堕- 成语解释:摇摇:摇动,摇晃;堕:落下。 
 形容十分危险,很快就要掉下来,或不稳固,很快就要垮台。- 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零四回:众视之,见其色昏暗,摇摇欲坠。 
- 撼地摇天- 成语解释:撼:摇动。 
 使天地都抖动起来。形容力气、本领和气魄极大。- 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1回:“有分教,李逵施为撼地摇天手,来斗巴山跳涧虫。” 
- 矢志不摇- 成语解释:矢:通“誓”,发誓;摇:动摇。 
 发誓立志,决不改变。- 成语出处:清・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・仇大娘》:“仲叔尚廉利其嫁,屡劝驾,而邵氏矢志不摇。” 
- 摇钱之树- 成语解释:旧时传说中的一种宝树,一摇钱就掉下来。比喻能够用来获取源源不断钱财的人或物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三:只是你的娘,把你当个摇钱之树,等闲也不轻放你出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