才的成语(共319个)
- 多才多艺- 成语解释: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。 - 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金滕》:“予仁若考,能多材多艺,能事鬼神。” 
- 人才济济- 成语解释:人才:指德才兼备的人或有某种特长的人。 
 济济:众多的样子。
 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。济济:众多样子。- 成语出处: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62回:“闰臣见人才济济,十分欢悦。” 
- 博学多才- 成语解释:博:广博;知道得多;才:才能。 
 学识广博;有各方面的才能。-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郤诜传》:“诜博学多才,瑰伟倜党,不拘细行,州郡礼命并不应。” 
- 才子佳人- 成语解释:才子:有文学才华的男人;佳人:容貌美丽的女子。 
 有才学的男子和美貌的女子。旧时指才华杰出的男子与容貌秀美的女子。旧时多指有爱情关系或婚姻关系匹配相当的男女。- 成语出处:宋・晁补之《鹧鸪天》词:“夕阳荒草本无恨,才子佳人空自悲。” 
- 才疏学浅- 成语解释:才:才能;疏:空虚;浅薄。 
 才能不高;学问不深。- 成语出处:元・柯丹邱《荆钗记・合卺》:“欲步蟾宫,奈才疏学浅,未得蜚冲。” 
- 才貌双全- 成语解释:形容人的才学高;容貌姣美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洪楩《清平山堂话本・风月瑞仙亭》:“孩儿见他文章绝代,才貌双全,必有荣华之日,因此上嫁了他。” 
- 才高八斗- 成语解释:才:文才。 
 形容人文才很高。- 成语出处:明・陈汝元《金莲记・偕计》:“不佞姓苏,名轼,字子瞻,眉州眉山人也。学富五车,才高八斗。” 
- 怀才不遇- 成语解释:怀:怀藏;才:才干;才能;遇:指受到礼遇。 
 身怀才学却没有碰到赏识和重用他的人;没有施展的机会。-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古今小说》:“眼见别人才学万倍不如他的,一个个出身通显,享用爵禄,偏则自家怀才不遇。” 
- 八斗才- 成语解释:常用于称赞才华出众,有时用作对文人学士的恭维语。 - 成语出处:1. 唐.李延寿撰《南史.谢灵运传》:“谢灵运云:‘天下才共一石,曹子建(三国魏曹植字子建)独得八斗,我得一斗,自古及今共用一斗。奇才博识安足继之。’”2. 宋.无名氏《释常谈》卷中“八斗之才”:“文章多,谓之‘八斗之才’。谢灵运尝曰:‘天下才有一石,曹子建独占八斗,我得一斗,天才共用一斗。’”3. 唐.李商隐《可叹》诗:“宓妃(传说中的洛水女神名。早见于屈原《离骚》。《史记.司马相如列传》唐.司马贞《索隐》引如夏侯惇曰:‘宓妃,伏羲女,溺死洛水,遂为洛水之神。’)坐愁芝田馆,用尽陈王(曹植为陈思王)八斗才。”(《李义山诗集》卷五)。 
- 秀才不出门,全知天下事- 成语解释: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,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。 - 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实践论》:“‘秀才不出门,全知天下事’,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,在技术发达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句话,……” 
- 秀才不出门,能知天下事- 成语解释:秀才:指儒生。 
 指有知识的人待在家里,也能知晓天下的事情。- 成语出处:清・吴趼人《俏皮话・驴辩》:“然则秀才们,看得两卷书,何以便要说:‘秀才不出门,能知天下事。’” 
- 甄才品能- 成语解释:甄:甄别。 
 甄别才干,品评能力。- 成语出处:《南齐书・郁林王纪》:“东西二省府国,长屯所积,财单禄寡,良以矜怀。选部可甄才品能,推校年月,邦守邑示,随宜量处,以贫为先。” 
- 恃才傲物- 成语解释:恃:依靠、凭借;物:人,公众。 
 仗着自己有才能,看不起人。- 成语出处:唐・姚思廉《梁书・萧子显传》:“恃才傲物,宜谥曰骄。” 
- 片善小才- 成语解释:片善:微小的优点。 
 指小有才能的人。- 成语出处:《陈书・陆瑜传》:“吾识览虽局,未曾以言议假人,至于片善小才,特用嗟赏。” 
- 恃才矜己- 成语解释:恃:依靠,凭借;矜:自以为贤能。 
 自恃才能,骄矜自负。- 成语出处:唐・魏征《隋书・炀帝纪下》:“恃才矜己,傲狠明德,内怀险躁,外掩其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