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才的成语

才的成语(共319个)

  • 贯二酉

    cái guàn èr yǒu

    成语解释:二酉:指大酉山、小酉山。
    据《太平御览》卷四引《荆州记》裁:传说大酉、小酉(在今湖南沅陵县)二山藏书很多。
    因以才贯二酉形容读书甚多、学识渊博。《镜花缘》一六回:“大贤世居大邦,见多识广,而且荣列胶庠,自然才贯二酉,学富五车了。
    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据《太平御览》卷四引《荆州记》裁:传说大酉、小酉(在今湖南沅陵县)二山藏书很多。

  • 江淹

    jiāng yān cái jìn

    成语解释:南朝梁江淹,少有文名,世称江郎。晚年诗文无佳句,时人谓之才尽。后来常用“江淹才尽”比喻才思衰退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梁・钟嵘《诗品》:“尔后为诗,不复成语,故世传‘江淹才尽’。”

  • 过屈宋

    cái guò qū sòng

    成语解释:屈、宋:战国楚文学家屈原和宋玉。
    比喻文才极高。唐·杜甫《醉时歌》“先生有道出羲黄,先生有才过屈宋。”宋·林正大《括酹江月》词:“道出羲黄,才过屈宋,空有名垂古。
    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杜甫《醉时歌》“先生有道出羲黄,先生有才过屈宋。”

  • 女子无便是福

    nǚ zǐ wú cái biàn shì fú

    成语解释:旧道德规范认为妇女无须有才能,只需顺从丈夫就行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梁绍壬《两般秋雨庵随笔》第三卷:“昔人云:‘女子无才便是福。’然今之闺秀,比比是矣!”

  • 棋逢敌手,将遇良

    qí féng dí shǒu , jiàng yù liáng cái

    成语解释:逢:遭遇,遇见。
    比喻交战或竞技的双方本领相当,不相上下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无名氏《说唐》第63回:“正是棋逢敌手,将遇良才,两人大战三十余合。”

  • 棋逢对手,将遇良

    qí féng duì shǒu , jiàng yù liáng cái

    成语解释:逢:遭遇,遇见。
    比喻交战或竞技的双方本领相当,不相上下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34回:“他两个在半空中,这场好杀。棋逢对手,将遇良才。”

  • 造反,三年不成

    xiù cái zào fǎn , sān nián bù chéng

    成语解释:秀才:指儒生。
    秀才反叛朝廷,多年也难以成功。形容知识分子软弱无力,摇摆不定,做不成大事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六回:“秀才造反,三年不成,无论他们有没有这回事,可以不必理他,就是实有其事,且派个人去查一查,看他们为何作此举动,再作道理。”

  • 一波动万波随

    yī bō cái dòng wàn bō suí

    成语解释:指一波方动,万波随之而起。比喻事情开端后的不断发展变化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惠洪《冷斋夜话・船子和尚偶》:“千尺丝纶直下垂,一波才动万波随。”

  • 不出门,而知天下事

    xiù cái bù chū mén , ér zhī tiān xià shì

    成语解释:秀才:指儒生。
    指有知识的人待在家里,也能知晓天下的事情。

    成语出处:鲁迅《谚语》:“古之秀才,自以为无所不晓,于是有‘秀才不出门,而知天下事’这自负的漫天大谎。”

  • 人情半张纸

    xiù cái rén qíng bàn zhāng zhǐ

    成语解释:秀才:指儒生;人情:情面,情谊。
    秀才多以诗文、书画赠人,所费只是半张纸而已。比喻菲薄的礼物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玩花主人《妆楼记・考试》:“自古道:‘秀才人情半张纸’,聊备一杯水酒,和你作别。”

  • 人情纸半张

    xiù cái rén qíng zhǐ bàn zhāng

    成语解释:秀才:指儒生;人情:情面,情意。
    秀才多以诗文、书画赠人,所费只是半张纸而已。比喻菲薄的礼物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二折:“量着穷秀才人情只是纸半张。”

  • 女子无便是德

    nǚ zǐ wú cái biàn shì dé

    成语解释:旧道德规范认为妇女无须有才能,只需顺从丈夫就行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严复《浮生六记》第三卷:“‘女子无才便是德。’真千古至言也。”

  • 大难用

    cái dà nán yòng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材大难用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书言故事・花木类》:“有才不遇,曰才大难用。”

  • 玉尺量

    yù chǐ liáng cái

    成语解释:玉尺:玉制的尺,旧时比喻选拔人才和评价诗文的标准。
    用恰当的标准来衡量人才和诗文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李白《上清宝鼎》诗:“仙人持玉尺,度君多少才;玉尺不可尽,君才无时休。”

  • 高七步

    cái gāo qī bù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才思敏捷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文学》:“文帝(曹丕)尝令东阿王(丕弟曹植)七步中作诗,不成者行大法;应声便为诗曰:‘煮豆持作羹,漉豉以为汁;箕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。本自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!’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