才的成语(共319个)
负才使气
成语解释:见“负才任气”。
成语出处:《北史・薛憕传》:“常郁郁不得志,每在人间,辄陵架胜达,负才使气,未尝趋世禄之门。”
文武全才
成语解释:文才与武功同时具备;能文能武。文:文才;武:武艺。
成语出处:《旧五代史・和凝传》:“和公文武全才而有志气,后必享重位,尔宜谨事之。”
德才兼备
成语解释:品德和能力都具备。兼备:都具备。
成语出处:《元史・丰臧梦解传》:“乃举梦解才德兼备,宜擢清要,以展所蕴。”
人尽其才
成语解释: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才能。尽:全部用出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安《淮南子・兵略训》:“若乃人尽其才,悉用其力,以少胜众者。”
学浅才疏
成语解释:才能不高,学识不深(多用作自谦的话)。
成语出处:南朝・梁・刘勰《文心雕龙・神思》:“若学浅而空迟,才疏而徒速,以斯成器,未之前闻。”
惊才风逸
成语解释:指惊人的才华像风飘逸。
成语出处:南朝・梁・刘勰《文心雕龙・辨骚》:“不有屈原,岂见《离骚》!惊才风逸,壮志烟高。”
聪明才智
成语解释:聪明:耳聪目明。
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。成语出处: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・治家》:“如有聪明才智,识达古今,正当辅佐君子,助其不足”
才短气粗
成语解释:才:才识;短:短浅;气:气质。
缺少才干,气质粗鲁。成语出处:清・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83回:“禄山才短气粗,当此大镇,深不能胜任。”
七步之才
成语解释:形容人有才气;文思敏捷。
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文学》:“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,不成者行大法;应声便为诗曰:‘煮豆持作羹,漉菽以为汁;萁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;本自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!’”
才疏志大
成语解释:才干有限而抱负很大。
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识鉴》:“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,名重而识暗。”
人才出众
成语解释:人品才能超出众人。
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卷十二:“年二十五岁,丰姿洒落,人才出众,琴棋书画,无所不通。”
江郎才尽
成语解释:江郎:南朝梁文人江淹;少有文名;晚岁文思衰;才:才华;尽:完。
江淹的文思已经衰竭。后比喻人的文思枯竭或才气用完了。成语出处: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91回:“如今弄了这个,还不知可能敷衍交卷。我被你闹的真是江郎才尽了。”
经济之才
成语解释:指治国安民的才能。
成语出处:唐・杜甫《上水遣怀》诗:“古来经济才,何事独罕有。”
有才无命
成语解释:有才能但遭遇不好。指不得志。
成语出处:唐・杜甫《寄狄明府博济》诗:“比看书父四十人,有才无命百寮底。”
小才大用
成语解释:才:人才;用:任用。
以小才而任大事。指才能和担当的职务不相称。成语出处:唐・白居易《常乐里闲居偶题十六韵》诗:“小才难大用,典校在秘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