师的成语(共117个)
陈师鞠旅
成语解释:陈:陈列;鞠:告;师旅:军队。
出征之前,集合军队发布动员令。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小雅・采芑》:“钲人伐鼓,陈师鞠旅。”《南史・宋本纪上》:“鞠旅陈师,赫然大号。”
事不师古
成语解释:形容做事不吸取前人经验。
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说命下》:“事不师古,以克永世,匪说攸闻。”
师逸功倍
成语解释:师:学习;逸:安闲。
比喻善于学习的人,用时不多,收获很大。成语出处:《礼记・学记》:善学者,师逸而功倍,又从而庸之;不善学者,师勤而功半,又从而怨之。
无名之师
成语解释:没有正当理由出征的军队。
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袁绍传》:“今弃万安之术,而兴无名之师,窃为公俱之。”
行师动众
成语解释:谓指挥大军作战。
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书・明帝纪》“癸丑,葬高平陵”裴松之注引晋・王沈《魏书》:“即位之后,褒礼大臣,料简功能,真伪不得相贸,务绝浮华谮毁之端,行师动众,论决大事,谋臣将相,咸服帝之大略。”
起师动众
成语解释:众:大队人马。
旧指大规模出兵。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。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吕纂传》:“夫起师动众,必参之天人,苟非其时,圣贤所不为。”
蹙国丧师
成语解释:蹙:迫促;师:军队。
形容国家受难,军队失利。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陆晔、何充等传论》:“未有嘉谋善政,出总戎律,惟闻蹙国丧师,是知风流异贞固之才,谈论非奇正之要。”
鞠旅陈师
成语解释:鞠:告;陈:陈列;师、旅:军队。
出征之前,集合军队发布命令。成语出处:《南史・宋本纪》:“鞠旅陈师,赫然大号。”
出师无名
成语解释:谓没有正当理由而出兵征伐。
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东夷传・高丽》:“莫离支杀君,虐用其下如檴阱,怨痛溢道,我出师无名哉?”
老师糜饷
成语解释:老师:使军队长期劳困力量衰减;糜:糜废。
劳累军队,浪费军饷。成语出处:《明史・杨嗣昌传》:何至久延岁月,老师糜饷为哉?
节制之师
成语解释:节制:有节度,讲法制;师:军队。
指军纪严整的军队。成语出处:《荀子・议兵》:秦之锐士,不可以当桓文之节制;桓文之节制,不可以敌汤武之仁义。
丧师辱国
成语解释:军队损失,国家蒙受耻辱。
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九十七回:“前日正被蔡京、童贯、高俅在天子面前,劾奏你的哥哥宋先锋复军杀将,丧师辱国,大肆诽谤,欲皇上加罪。”
惊师动众
成语解释:比喻惊动很多人来做一件事。
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45回:“只怕燕窝我们家里还有,与你送几两。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,又便宜,又不惊师动众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