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师的成语

师的成语(共117个)

  • 心自用

    shī xīn zì yòng

    成语解释:师心:以己意为师。
    固执己见;自以为是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陆贽《奉天请数对群臣兼许令论事状》:“又况不及中才,师心自用,肆于人上,以遂非拒谏,孰有不危者乎?”

  • 开山祖

    kāi shān zǔ shī

    成语解释:原为佛教用语;指最初创建寺院的和尚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刘克庄《诗话前集》:“欧公诗如昌黎,不当以诗论,本朝诗惟宛陵为开山祖师。”

  • 百万雄

    bǎi wàn xióng shī

    成语解释:雄:威武雄壮;师:军队。
    人数众多、威武雄壮的军队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张载《庆州大顺城记》:“百万雄师,莫可以前。”

  • 动众

    xīng shī dòng zhòng

    成语解释:旧指大规模出兵。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。兴、动:发动;众:指大队人马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吴子・励士》:“夫发号布令,而人乐闻;兴师动众,而人乐战;交兵接刃,而人乐死。”

  • 问罪

    xīng shī wèn zuì

    成语解释:宣布对方罪状;发兵讨伐。形容群起而严厉斥责对方的过失。兴、动:发动;师:军队;众:大队人马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沈括《梦溪笔谈》:“元昊乃改元,制衣冠礼乐,下令国中,悉用蕃书、胡礼,自称大夏。朝廷兴师问罪。”

  • 直为壮

    shī zhí wéi zhuàng

    成语解释:师:军队;直:理由正当;壮:壮盛,有力量。
    出兵有正当理由,军队就气壮,有战斗力。现指为正义而战的军队斗志旺盛,所向无敌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师直为壮,曲为老,岂在久乎?”

  • 先圣先

    xiān shèng xiān shī

    成语解释:旧时尊称孔子;也称周公和孔子或孔子和颜渊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礼记・文王世子》:“凡始立学者,必释奠于先圣先师。”

  • 不利

    chū shī bù lì

    成语解释:师:军队。
    利:顺利。
    出战不顺利。形容事情刚开始,就遭受败绩。

    成语出处:浩然《艳阳天》第29章:“今天真是出师不利,一个好人都没有遇上。”

  • 出高徒

    míng shī chū gāo tú

    成语解释:高明的师傅一定能教出技艺高的徒弟。比喻学识丰富的人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。

    成语出处: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顾先生摇头道:‘唉!名师出高徒,名师出高徒。”

  • 出高徒

    yán shī chū gāo tú

    成语解释:严:严厉,严格。
    严格的师傅才能培养出手艺高强的徒弟。

  • 勿掩,穷寇莫追

    guī shī wù yǎn , qóng kòu mò zhuī

    成语解释:归师:撤退的军队;掩:乘人不备进行袭击;穷寇:走投无路的敌人。
    不能袭击撤退的军队,也不能追杀走投无路的敌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95回:“‘归师勿掩,穷寇莫追。’汝可从小路抄箕谷退兵。吾自引兵当斜谷之兵。”

  • 勿掩,穷寇勿追

    guī shī wù yǎn , qóng kòu wù zhuī

    成语解释:掩:乘人不备进行袭击。
    不能袭击撤退的军队,也不能追杀走投无路的敌人。指特定情况下要防止敌人拼死反击,以免不测的牺牲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孙子・军事》:“归师勿遏,师必阙,穷寇勿追。”

  • 易遇,人难遭

    jīng shī yì yù , rén shī nán zāo

    成语解释:经师:古代教官;人师:为人师表的人;遭:遇到。
    单纯传授知识的老师容易遇到,为人师表的人不容易的人难遇到。

    成语出处:晋・袁宏《后汉纪・灵帝纪》:“昭曰:‘盖闻经师易遇,人师难遭。’”

  • 枕席过

    zhěn xí guò shī

    成语解释:师:军队。
    军队从桥上渡河,如在枕席上通过那样安稳而容易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汉书・赵充国传》:“治湟陿中道桥,令可至鲜水,以制西域,信威千里,从枕席上过师,十一也。”

  • 抗颜为

    kàng yán wéi shī

    成语解释:抗颜:不看别人脸色,态度严正不屈。
    为师:为人师表。
    不为他人所制约,不为潮流所左右,这种意志坚定的人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柳宗元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:“独韩愈奋不顾流俗,犯笑梅,收召后学,作《师说》,因抗颜而为师。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