杀的成语(共145个)
杀气腾腾
成语解释:杀气:凶恶的气势;腾腾:气势旺盛的样子。
指杀伐之气很盛;凶神恶煞的样子。成语出处:《前汉书平话》:“战尘郁郁,杀气腾腾,遮笼四野、蔽塞五方。”
借刀杀人
成语解释:用别人的刀杀人。比喻自己不出面;利用别人去害人。
成语出处:明・汪廷讷《三祝记・造陷》:“恩相明日奏仲淹为环庆路经略招讨使,以平元昊,这所谓借刀杀人。”
格杀勿论
成语解释:格:打;格杀:打死;勿论:不论罪。
指把拒捕、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。成语出处:清・林则徐《体察洋面堵截情形折》:“驶近夷路,概行追击,倘敢逞凶拒捕,格杀勿论。”
杀风景
成语解释:损坏美好的景色。比喻在大家高兴的时候,突然出现使人扫兴的事物。
成语出处:宋・晏殊《煮茶》诗:“未向人间杀风景,更持醪醑醉花前。”
杀人不眨眼
成语解释:本来是禅宗用语。杀人连眼睛都不眨一下。形容嗜杀成性;极端的暴虐凶残。
成语出处:宋・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第11卷:“汝不闻杀人不眨眼将军乎?”
杀人不见血
成语解释:杀了人不露一点痕迹。形容害人的手段非常阴险毒辣。
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那李林甫混名叫做李猫儿,平昔不知坏了多少大臣,乃是杀人不见血的刽子手。”
士可杀不可辱
成语解释:指士子宁可死,也不愿受污辱。
成语出处:语出《礼记・儒行》:“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,可近而不可迫也。可杀而不可辱也。”
捉奸见双,捉贼见赃,杀人见伤
成语解释:奸:通奸;赃:赃物。
指问罪要有真凭实据。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6回:“自古道:‘捉奸见双,捉贼见赃,杀人见伤。’你那哥哥的尸首又没了,你又不曾捉得他奸。”
我虽不杀伯仁,伯仁由我而死
成语解释:伯仁,晋朝周
成语出处:晋书周????传:“吾虽不杀伯仁,伯仁由我而死。幽冥之中,负此良友。”
赶尽杀绝
成语解释:驱除干净;彻底消灭。比喻残忍狠毒;不留余地。
成语出处:明・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:“黄天禄上马,提枪出营,见余化曰:‘匹夫赶尽杀绝,但不知你可有造化受其功禄!’”
杀身成仁
成语解释:身:自己;杀身:舍生;成:成全;成就;仁:仁德;儒家道德的最高准则。
原指牺牲生命;成全仁德。后指为了正义事业而牺牲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卫灵公》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
杀人越货
成语解释:杀害人命;抢夺财物。指匪盗行径。
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康诰》:“杀越人于货,暋不畏死,罔弗憝。”
自相残杀
成语解释:自己人互相杀害。残:伤害。
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石季龙载记下》:“季龙十三子,五人为冉闵所杀,八人自相残杀。”
杀一利百
成语解释:见“杀一砺百”。
成语出处:《周书・苏绰传》:“若有深奸巨猾,伤化败俗,悖乱人伦,不忠不孝,故为背道者,杀一利百,以清王化,重刑可也。”
杀人灭口
成语解释:杀害证人以毁灭口供。
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王义方传》:“杀人灭口,此生杀之柄,不自主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