忧的成语(共128个)
先忧后喜
成语解释:忧虑在天下人之先,欢喜在天下人之后。比喻吃苦在先,享受在后。
成语出处:元・贾仲名《萧淑兰》第二折:“您稳放着个先忧后喜,我空怀着个有苦无甘。”
怨天忧人
成语解释:怨:怨恨;天:命运;忧:责怪。
怨恨天命,责怪别人。形容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一味归咎客观,埋怨别人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宪问》:“不怨天,不尤人,下学而上达。”
季孙之忧
成语解释:季孙:鲁国大夫;忧:忧患。
指内部的忧患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季氏》:“吾恐季孙之忧,不在颛臾,而在萧墙之内也。”
忧心如薰
成语解释:薰:同“熏”。
忧虑的心情就像被火熏烤一样。形容十分焦虑。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大雅・云汉》:“旱魃为虐,如炎如焚,我心惮暑,忧心如薰。”
萱草忘忧
成语解释:传说食萱草能令人忘忧,指想法解忧。
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卫风・伯兮》:“焉得谖(同‘萱’)草,言树之背?”毛传:“谖草令人忘忧。背,北堂也。”
忧心如惔
成语解释:火烧。愁得心里像火在煎熬一样。形容非常忧虑焦急。
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小雅・节南山》:节彼南山,维石岩岩,赫赫师尹,民具尔瞻。忧心如惔,不敢戏谈,国既卒斩,何用不监。
畴咨之忧
成语解释:畴咨:访问、访求。
指人才难求的忧虑。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尧典》:“帝曰:‘畴咨若时登庸。’”
终身之忧
成语解释:指一生的忧虑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檀弓上》:“君子有终身之忧,而无一朝之患。故忌日不乐。”
乐极则忧
成语解释:好乐过度而不止,必生忧伤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乐记》:“乐极则忧,礼粗则偏矣。”
忧公忘私
成语解释:关心公益,不顾私利。
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杜恕传》:“忧公忘私者必不然,但先公后私即自办也。”
忧公如家
成语解释:忧:忧虑。
忧虑国事,就像忧虑家事一样。成语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杨洪传》:“洪少不好学问,而忠清款亮,忧公如家。”
还顾之忧
成语解释:还顾:回过头来照看。
指身在前方或在前进过程中,还担心后方会出现问题或乱子。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徐奕传》:今使君统留事,孤无复还顾之忧也。
顾内之忧
成语解释:顾:照管,照顾。
指对后方的忧虑、担心。成语出处:元《宋史・李处耘传》:“赏厚则人无顾内之忧,恩深则士有效死之志。”
慢易生忧
成语解释:慢:疏慢;易:轻易;忧:忧愁。
疏慢轻易必然坏事,因而产生忧愁。成语出处:《管子・内业》:“思索生知,慢易生忧,暴傲生怨,忧郁生疾。”
无妄之忧
成语解释:平白无故遭灾的忧虑。
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忆昨行和张十一》:“无妄之忧勿药喜,一善自足禳千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