忧的成语(共128个)
寅忧夕惕
成语解释:寅:寅时,泛指早晨;惕:担心。
多指执政者忧心忡忡,早晚提心吊胆。成语出处:《南齐书・明帝纪》:“仰系鸿丕,顾临兆民,永怀先构,若履春冰,寅忧夕惕,罔识攸济。”
殷忧启圣
成语解释:殷:深。
深切的忧虑能启发最高的智慧。成语出处:晋・刘琨《劝进表》:“或多难以固邦国,或殷忧以启圣明。”
忧心如酲
成语解释:酲:酒醉未醒的状态。
心中一忧虑,神智就像喝醉了酒一样。形容心情十分愁苦压抑。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小雅・节南山》:“不吊昊天,乱靡有定。式月斯生,俾民不宁。忧心如酲,谁秉国成?”
忧心如醉
成语解释:心中愁苦,神智像喝醉了一样。
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秦风・晨风》:“未见君子,忧心如醉。如何如何,忘我实多。”
单忧极瘁
成语解释:谓极尽忧虑辛劳之苦。单,通“殚”。
成语出处:清・曾国藩《陈岱云易安人墓志铭》:“安人单忧极瘁,衣不解带者四十余日。”
乐行忧违
成语解释:谓所乐的事就去做,所忧的事则避开。语本《易·干》:“乐则行之,忧则违之。
”。成语出处:语出《易・干》:“乐则行之,忧则违之。”
通忧共患
成语解释:共同承担忧患。
成语出处:康有为《上皇帝第二书》:“尝推先王之意,非徒集思广益,通达民情,实以通忧共患,给民合志。”
报喜不报忧
成语解释:只说好的,不说坏的,实际上是说假话。
成语出处:邓小平《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》:“过去报喜不报忧,现在也报忧了,这就可以医治自满和麻痹。”
忘忧物
成语解释:可借以忘掉忧愁的东西。多用以指酒、云。
成语出处:晋・陶潜《饮酒诗》:泛此忘忧物,远我遗世情。
司马牛之忧
成语解释:司马牛:名耕,孔子的学生。
司马牛因为没有兄弟而忧愁。比喻对孑然一身、孤立无援的担忧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:司马牛忧曰:‘人皆有兄弟,我独亡。’
君子忧道不忧贫
成语解释:道,义理,正当的事理。指君子担忧学问、品性是否有进步,而不担忧自己生活贫困。
成语出处:论语卫灵公篇:“耕也,馁在其中矣;学也,禄在其中矣,君子忧道不忧贫。”馁,饥饿。
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
成语解释:指艰难使人奋进,安逸使人沉沦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告子下》: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。
忧人之忧,乐人之乐
成语解释:将别人的烦忧当作是自己的烦忧;将别人的快乐当作是自己的快乐。形容人富有同情心。
成语出处:孟子梁惠王:“乐民之乐者,民亦乐其乐;忧民之忧者,民亦忧其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