危的成语(共157个)
危急存亡之时
成语解释:危急:危险而紧急;时:时刻。
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。成语出处:三国・蜀・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今天下三分,益州罢弊,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。
受命于危难之间
成语解释:在危急困难的时刻接受任命,担当重任。
成语出处:三国・蜀・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受任于败军之际,奉命于危难之间。
鱼游沸釜,燕处危巢
成语解释:沸:开水;釜:古代炊具;巢:窝。
鱼在开水锅里游,燕子把窝做在帷幕上。比喻处境危险,快要灭亡。成语出处:清・南荃外史《叹老》:“傀儡儿一场热闹,依旧的鱼游沸釜,燕处危巢。”
存亡安危
成语解释:使将要灭亡的保存下来,使极其危险的安定下来。形容在关键时刻起了决定作用。
成语出处:《荀子・王制》:“功名之所就,存亡安危之所堕,必将于愉殷赤心之所。”
危急存亡
成语解释:危急:危险而紧急。
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。成语出处:三国蜀・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“今天下三分,益州罢弊,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。”
见危致命
成语解释:见“见危授命”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罕》:“士见危致命,见得思义。”
危而不持
成语解释:持:扶助,支持。
国有危急之事,不须外力扶助便能安然平息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》:“危而不持,颠而不扶,则将焉用彼相矣。”
临危致命
成语解释:在遇到危难时肯豁出性命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张》:“士见危致命,见得思义。”
栗栗自危
成语解释:栗栗:发抖的样子。
自己感到恐惧和危险。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汤诰》:栗栗危惧,若将陨于深渊。
危言高论
成语解释:正直而不同凡响的言论。
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息夫躬传》:“初,躬待诏,数危言高论,自恐遭害,著绝命辞。”
涉危履险
成语解释:涉:经历;履:踩踏。
身涉危难,经历险阻。形容闯过重重困难。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度尚传》:“磐身婴甲胄,涉危履险,讨击凶患,斩駗渠帅,余尽鸟窜冒遁,还奔荆州。”
临危制变
成语解释:面临危难时紧急应变。
成语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明帝纪》:“司马懿临危制变,擒渊可计日待也。”
旦夕之危
成语解释:旦夕:比喻短时间内。
危:危险。
形容危险逼近。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孟光传》:“旦夕之危,倒悬之急。”
扶危持倾
成语解释:扶:帮助;持:握,把握。
指能够挽回颠危的局面,使之转危为安。成语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许靖传》:“今日足下扶危持倾,为国柱石。”
整襟危坐
成语解释:整衣端坐。形容严肃拘谨。
成语出处:元・脱脱 《宋史・儒林传六・李道传》:“道传少庄重,稍长读河南程氏书,玩索义理,至忘寝食,虽处暗室,整襟危坐,肃如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