危的成语(共157个)
累卵之危
成语解释:好比堆叠起来的蛋,极容易打碎。比喻情况极危险。
成语出处:汉・刘向《极谏用外戚封事》:“王氏与刘氏亦且不并立,如下有泰山之安,则上有累卵之危。”
危若朝露
成语解释:危险得像清早的露水一样容易消失。比喻面临死亡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商君列传》:“君之危若朝露,尚将欲延年益寿乎!”
倒悬之危
成语解释:倒悬:象人被倒挂着一样。
比喻处境极端困难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上》:“当今之时,万乘之国,行仁政,民之悦之,如解倒悬也。
转危为安
成语解释:由危险转为平安。危:危险。
成语出处:汉・刘向《战国策>书录》:“皆高才秀士,度时君之所能行,出奇策异智,转危为安运亡为存,亦可喜,亦可观。”
栗栗危惧
成语解释:栗栗:发抖的样子。
形容非常害怕。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汤浩》:“栗栗危惧,若将陨于深渊。”
危言耸听
成语解释: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;使人惊疑震动。耸听:使人听了吃惊;危言:使人吃惊的话。
成语出处:宋・吕祖谦《吕东莱文集》:“意者危言骇世,姑一快胸中之愤耶!”
危如朝露
成语解释:危险得象清早的露水,太阳一出就会消失。比喻处境极危险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商君列传》:“君之危若朝露,尚将延年益寿乎。”
危辞耸听
成语解释:故意说吓人的话使人听了吃惊、害怕。
安危相易,祸福相生
成语解释:易:变易,转变。
平安与危难互相转化,灾祸与幸福互为因果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宋・庄周《庄子・则阳》:“安危相易,祸福相生,缓急相摩,聚散以成。”
道高益安,势高益危
成语解释:益:更加;势:权势。
道德越高尚,为人处事好,就越安全;权势越大,更容易滥用权力,刚愎自用,就越危险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日者列传》:“道高易安,势高益危。居赫赫之势,失身且有日矣。”
以危为安,以乱为治
成语解释:治:合理。
把危亡当作安定,把祸乱当作太平。形容缺乏政治远见,看不到潜在的危机。成语出处:汉・贾谊《治安策》:“夫以天子之位,乘今之时,因天之助,尚惮以危为安,以乱为治。”
于安思危
成语解释:于:处于;思:想。
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,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。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。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・楚策四》:“臣闻之《春秋》,于安思危,危则虑安。”
忘战必危
成语解释:战:战备。
危:危险,危机。
国虽大,好战必亡,天下虽平,忘记了战备就一定会产生危机。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主父偃传》:“国虽大,好战必亡;天下虽平,忘战必危。”
毁不危身
成语解释:见“毁不灭性”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檀弓下》:“丧不虑居,毁不危身。”
行不履危
成语解释:不走有危险的地方。
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石季龙载记上》:“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,万乘之主行不履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