祸的成语(共199个)
安危相易,祸福相生
成语解释:易:变易,转变。
平安与危难互相转化,灾祸与幸福互为因果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宋・庄周《庄子・则阳》:“安危相易,祸福相生,缓急相摩,聚散以成。”
福无双降,祸不单行
成语解释:降:降临。
福不会接连而来,祸灾却会接踵而至。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15回:“这才是福无双降,祸不单行。我才脱了天条死难……又撞着这般恶魔,他来害我!”
老龟煮不烂,移祸于枯桑
成语解释:移祸:嫁祸。
把祸患转嫁给别人。比喻有罪过的人安然无事,嫁祸于无辜的人。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15卷:“险些儿送了秀童的性命。正是:老龟煮不烂,移祸于枯桑。”
祸兮福所倚,福兮祸所伏
成语解释: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,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。
成语出处:《老子》第五十八章:“祸兮福之所倚,福兮祸之所伏。”
祸福无门,唯人所召
成语解释:门:门径;召:招致,导致。
灾祸与幸福没什么定数,全由人自身招引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祸福无门,唯人所召。”
祸生肘腋
成语解释:肘腋:胳肢窝。
比喻事变就发生在身边。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法正传》:“主公之在公安也,北畏曹公之强,东惮孙权之逼,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,当斯之时,进退狼跋。”
祸福惟人
成语解释:是祸是福均取决于人自身的所作所为。亦作“祸福由人”。参见“祸福同门”。
成语出处:唐・杨炯《从弟去溢墓志铭》:“阴阳为道,大道无亭毒之心;祸福惟人,圣人有抑扬之教。”亭毒,养育。
祸福由人
成语解释:是祸是福均取决于人自身的所作所为。同“祸福惟人”。
成语出处:明・王錂《春芜记・反目》:“天网恢恢真可信,须知祸福由人。”
祸稔萧墙
成语解释:稔:酝酿;萧墙: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,比喻内部。
指祸乱发生在内部。成语出处:唐・刘贲《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策》:“祸稔萧墙,奸生帷幄,臣恐曹节侯景复生于今日。”
福倚祸伏
成语解释:指福祸互为因果,互相转化。
成语出处:《老子》第五十八章:“祸兮福之所倚;福兮祸之所伏。”
祸生于忽
成语解释:忽:古代长度单位,1尺=10寸,1寸=10分,1分=10000忽。
指灾祸产生于极细微的因素。成语出处:汉・刘向《说苑・谈丛》:“福生于微,祸生于忽。日夜恐惧,唯恐不卒。”
祸起隐微
成语解释:隐微:隐蔽细小的地方。
指灾祸往往萌发于隐蔽细小的地方。成语出处:宋・王曾《谏作玉清昭应宫》:“圣人贵于谋始,智者察于未形。祸起隐微,危生安逸。”
择祸从轻
成语解释:指遇到灾祸或损失不可避免时只好选择轻的,力争减轻灾祸的程度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国语・晋语》:“择福莫若重,择祸莫若轻,福无所用轻,祸无所用重。”
乐祸不悛
成语解释:乐:爱好;悛:悔改。
好为祸患并坚持不改变。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论河北京东盗贼状》:“其间凶残之党,乐祸不悛,则须敕法以峻刑,诛一以警百。”
祸乱交兴
成语解释:兴:起。
灾祸和战乱交相兴起,天下不安。成语出处:《周书・苏绰传》:“衰弊则祸乱交兴,淳和则天下自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