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祸的成语

祸的成语(共199个)

  • 天灾人

    tiān zāi rén huò

    成语解释:天:自然。
    自然的灾害和人为的祸患。也比喻害人精(骂人的话)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冯玉兰》第四折:“屠世雄并无此事,敢是另有个天灾人祸,假称屠世雄的么?”

  • 得福

    yīn huò dé fú

    成语解释:因遭遇灾祸之后反而得到福。指对祸患处理得当;坏事变成了好事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苏秦列传》:“越王勾践栖于会稽,复残强吴而霸天下,此皆因祸为福,转败为功者也。”

  • 飞来横

    fēi lái hèng huò

    成语解释:意外的灾祸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5卷:“谁想遭此一场飞来横祸,若非提控出力,性命难保。”

  • 飞灾横

    fēi zāi hèng huò

    成语解释:意外的灾祸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54卷:“每日如此,魂不离人左右,飞灾横祸,恶鬼凶神,不能为害。”

  • 在旦夕

    huò zài dàn xī

    成语解释:灾难在很短时间内就要降临。形容处境非常危险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周煇《清波杂志》第一卷:“舍人、观察亦保终吉,但资政气貌甚恶,祸只在旦夕。”

  • 眉睫之

    méi jié zhī huò

    成语解释:眉睫:眉毛和眼睫毛,比喻近在眼前。
    近在眼前的祸患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韩非子・用人》:“不去眉睫之祸,而慕贲、育之死。”

  • 从口出

    huò cóng kǒu chū

    成语解释:灾祸从讲话中引出。指说话不慎就会招来灾祸。

    成语出处:晋・傅玄《口铭》:“病从口入,祸从口出。”

  • 直言取

    zhí yán qǔ huò

    成语解释:直:坦率、直爽;取:取得,引申为招致。
    指说话直率的人会惹祸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成公十五年》:“子好直言,必及于难。”

  • 灾梨

    zāi lí huò zǎo

    成语解释:从前印书用梨木或枣木刻板。形容滥刻无用不好的书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卷六:“至于交通声气,号召生徒,祸枣灾梨,递相神圣,不但有明末造,标榜多诬,即月泉吟社诸人,亦病未离乎客气矣。”

  • 枣灾梨

    huò zǎo zāi lí

    成语解释:旧时印书,多用枣木梨木刻板。比喻滥刻无用的书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・滦阳消夏录六》:“至于交通声气,号召生徒,祸枣灾梨,递相神圣,不但有明未造标榜多诬,即月泉吟社诸人亦病未离乎客气。”

  • 国殃民

    huò guó yāng mín

    成语解释:祸、殃:带来灾难;使受损害。
    危害国家;残害人民。

    成语出处:章炳麟《正学报缘起・例言》:“如去岁兖州之变,西报指斥疆臣,谓其祸国殃民,肉不足以啖狗彘。”

  • 直言贾

    zhí yán gǔ huò

    成语解释:直:坦率、直爽;贾:买,引伸为招致。
    指说话坦率的人会惹祸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成公十五年》:“子好直言,必及于难。”

  • 福无常

    huò fú wú cháng

    成语解释:指祸与福没有固定不变的常规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孙梅锡《琴心记・长门望月》:“祸福无常,忧喜难定,圣上一日心悔,娘娘便荣还,何苦悲凄。”

  • 齿牙为

    chǐ yá wéi huò

    成语解释:齿牙:比喻谗言。
    指谗言拨弄,造成灾祸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晋世家》:“初,献公将伐骊戎,人曰:'齿牙为祸。'及破骊戎,获骊姬,爱之,竟以乱晋。

  • 临头

    dà huò lín tóu

    成语解释:临:光临。
    即将发生大灾祸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26回:“做官到了三品时,就要急流勇退,不然就有大祸临头。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